比特幣行情 比特幣行情
Ctrl+D 比特幣行情
ads

區塊鏈:為什么說模塊化是必然的?以及它對我們的啟示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逆向思考如何設計一條公鏈,你會發現模塊化是多么的順理成章

此前PANews在文章《Layer2之后該怎么擴容,深度解讀Celestia的數據可用性模塊》中簡單介紹過什么是模塊化,但這次希望在此基礎上,談談為什么區塊鏈需要被模塊化。

首先來復習一下模塊化是什么。在這個概念中,一條公鏈可以被分解成安全層,數據可用層和執行層。安全層通常是承載共識的,也就是負責讓最終交易結果上鏈。數據可用層則可以被簡單理解成幫助執行層“自證清白”,防止執行層作惡的。我們常掛在嘴邊的Rollup,或者Layer2就是執行層,它是一個模塊,同時也是區塊鏈模塊化的產物,負責執行交易。

這三項功能原本被放到一整條公鏈中,直到鏈上的節點越來越多,區塊越來越大,交易越來越忙不過來,最后的結果就是,不但Gas費爆炸了,出塊速度還很慢。于是就有我們常說的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理論,即如果用加大區塊大小來提高數據流通量,就得拉高節點的門檻,淘汰掉算力不達標的節點同時,也降低公鏈的去中心化程度。如果想要保住去中心化,只有增加更多更強大的節點,可節點一多,交易速度又慢了,只得繼續增加區塊大小,就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這個故事有很多種講法,核心是只能靠犧牲一部分來成全另一部分,就像Solana,價格低,速度快,但是中心化程度高,它賭的是摩爾定律,賭算力和帶寬的成本增長追不上鏈上交易給它帶來的收入增長。

到這里,模塊化的必然性就已經出現了,現在我們甚至不必再討論擴容的方法將會有哪些,Layer2已經從一種可能性坍縮成了現實,將公鏈解耦的模塊化就是答案。我們可以把上述三項功能中,其中至少一項單獨外包出去的公鏈稱為模塊化公鏈,比如以太坊,它把執行層外包給了Layer2。也比如Polkadot和Near,它們有分片驗證的外包設計。而Avalanche則像一個偽模塊化公鏈,它看到了模塊化的好處,于是做了一個單片鏈的組合,也讓公鏈的基本功能在自家門內做了解耦,缺憾是目前還沒有做好共享安全性。Cardano則處在一個臨時狀態,盡管沒把已經解耦的功能外包出來,但從路徑圖上看也只是時間問題了。這些都是公鏈在模塊化上所做的嘗試,而模塊化的最終愿景可能是Celestia與Evmos合作的那樣——一個Rollup套娃,具體在開頭所提文章中有展開闡述。所以,長遠來看,模塊化是公鏈擴容的必經之路,即便是“反對模塊化”的Near其實反對的也只是“別人來做我的模塊”,因為它要“我自己做我的模塊”。

Decentraland完成平臺升級,推出可購買未完成鑄造NFT的全新“特殊標記”功能:金色財經報道,元宇宙平臺Decentraland在官推宣布旗下NFT市場已完成更新升級,升級后的平臺將支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NFT導航,允許用戶更有效地探索和參與市場中的各種產品,提升可發現性和用戶體驗。此外,Decentraland還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特殊標記(Special callout)”功能,該功能允許用戶直接從創作者那里購買正在鑄造過程的 NFT,繼而進一步為Decentraland元宇宙創意社區提供服務支持。[2023/6/3 11:56:04]

目前不僅執行層在模塊化之后的成就有目共睹(Arbitrum和Optimism的體驗明顯好過Solana或是Fantom這類的Layer1公鏈,因為前者只需要一個算力足夠強的節點來做Sequencer就夠了,而后者哪怕是犧牲了去中心化來提升節點性能,也需要至少21個節點來做Sequencer),數據可用性也因此需要和執行層解耦。只有這樣,當Layer2出問題時,用戶才能借助數據可用性來提出“挑戰”(針對OP)或是強行把自己的資產從Layer2上拉回Layer1(針對ZK)。這樣的一個數據可用層,放在Layer2上(或是Layer2提供的鏈下第三方驗證機構),你會不放心。放在Layer1上,你會心疼錢。分片并且放在一個單獨的鏈上,隨用隨取,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答案。這就是模塊化開始快速發展的背景,長期趨勢仍在醞釀,短期痛點已然出現。

數據:近一周USDC流通量減少9億美元:金色財經報道,據Circle官網顯示,1月12日至1月19日期間共發行約56億美元USDC,贖回約65億美元USDC,單周流通供應量減少約9億美元。截至1月19日,USDC流通供應量為431億美元。[2023/1/22 11:25:44]

考慮到這個話題對大多數人是無意義的,就像我們吃雞蛋,卻不必知道沒心情下蛋的母雞該怎么哄。所以我希望能和大家講講模塊化背后的抽象思維,也許再聽完后,你會發現這種思維其實無處不在,并且在理解后,能幫我們解決不那么抽象的問題,就像樂事薯片的“雙曲拋物面”如此堅固,背后的道理卻和蛋殼結構相同。

“模塊化”的概念在web2.0已經被實踐了很多年了,甚至可以說,從打有計算機開始,我們就在想辦法把一類問題,做成一個模塊。坦白講計算機的本質是機械運動,就像算盤,我要去撥動算珠,算盤才能執行運算,我每撥動一下,算盤運算一次,所以這個時候真正在執行計算的是我,不是算盤。我今天遇到了一個算數問題,我撥了100次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但我沒有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記下來。如果第二天,我遇到了同樣問題,我還是需要撥100下算盤。相信各位讀者都有投資的經驗,不難看出,我這兩天一共撥了200次算盤,解決了兩次問題,這是我用時間換來的基礎收益。可如果我在第一次計算這個問題的時候把答案記下來了,那無論我遇到這個問題幾次,我都只需要撥最開始那100次算珠。資源的復用,才能帶來超額收益。在這個例子里,被復用的是“時間”。“把答案記下來”就是我得到的最基礎的模塊。在此之后,我還可以把更多計算公式也做成一個個模塊,這樣當計算機收到我的提問后,會找到對應的模塊執行,最終把執行的結果反饋給我。此時在執行計算的是計算機,不是我。這個過程,就叫遞歸,所有的Rollup本質也是一種遞歸,它們通過不斷的調用自身,來滿足數據可用層的驗證要求,這種資源的復用,是我們在大多數時候覺得計算機比人類效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觀點:使用區塊鏈分配聯邦救災資金可節省數十億美元:金色財經報道,美國區塊鏈PAC的Adelle Nazarian和美國區塊鏈倡議的Alex Allaire最近在《國家利益》的Techland欄目中提供了10個關于負責任地發展數字資產的實質性立法建議。其中第四項,考慮到欺詐和挪用聯邦救災資金的情況太常見了,指出我們將從創建一個股權證明區塊鏈平臺來分配聯邦救災資金中受益匪淺。(coindesk)[2022/10/29 11:54:58]

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由近及遠、從少到多,一點點擴展來的,這就是人類固有的認識和思維方式,根植于我們的基因中。這樣的認識和思維方式讓我們很容易理解具體的事務,但是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大局觀。當需要思維觸達那些遠離我們生活經驗的地方時,我們就會出現理解障礙。

和人不同,計算機在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處理規模大得多的問題,因此計算機有條件采用與常人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一個人能夠站在計算機的角度想問題,就可以被算作擁有“計算思維”,這就如同我們說某個人具有科學思維或者工程思維一樣。如果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采用的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人就具有計算機的方法論。在計算機的思維中,最重要的是一種自頂向下,先全局后局部的逆向思維,它被稱為遞歸(Recursive)。與之相對的,是人類采用的自底向上,從小到大的正向思維,它被稱為遞推(Iterative)。

在擴容的問題上,假如我們用現在的常規思維去想,交易變多了,那我需要給礦工更多的費用,而且我收到的交易費一定要高于我給礦工的費用,否則就會虧損,但我現在沒這么多錢,所以我只能提高交易費,可這樣一來交易量會縮小,于是我只好增加吞吐量,同時讓節點數量減少,在安全性上做妥協。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減少節點數量,又不提高交易費,就只好發行更多的代幣,用來支付礦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條公鏈的通脹越來越嚴重。比如Solana,至今為止,它一共執行了562億次交易,按照其官網公布的,每筆交易手續費為0.00025美金,其收取的手續費總額為1400萬美金左右。如果我們去Stakingrewards上看一下,可以查到它目前的Staked Value在455億美金左右,按照較低一檔的APY 5.88%計算,Solana最近三十天內要分給質押者約2.2億美金。也就是說自其主網上線至今收到的所有交易費,僅相當于最近一個月支出的6.2%。以至于Solana需要15.4萬TPS的吞吐量才有可能做到收支平衡,盡管我們知道它賭的就是摩爾定律能把帶寬和算力成本拉下來,但這種規模的虧損,怕是禁不起一場熊市。這就是遞推的思維,我遇山開山,遇水架橋,直到走進一個“死胡同”里。

比特幣一度突破25000美元/枚,漲幅3.34%:行情顯示,比特幣一度突破25000美元/枚,漲幅3.34%,現回落至24935美元/枚。[2022/8/14 12:24:28]

以太坊沒有采用這種通脹模型,其結果就是交易費用爆炸,但它在一天里收取的交易費用,甚至比Solana和Polygon一年的交易收入加起來都多。如果我們逆向去想這件事,礦工收取用戶手續費,僅僅是因為礦工執行了交易么?交易人人都能執行,之所讓礦工幫忙上鏈,無非是因為用戶希望自己的交易能得到去中心化的安全保障。那讓一條鏈把安全和交易全做了,豈不是自找不痛快?Solana收取交易的費用,付給礦工的是安全的錢,那它肯定虧本啊;用戶交給Eth交易的任務,Eth收的卻是安全的錢,那用戶顯然也不痛快。所以為什么要把安全和交易混為一談呢?假如把數據可用性和分片從公鏈上分擔出來,那節點越多,數據吞吐量就越大,而且節點門檻可以做到和手機一樣,憑著這種可以無限增大的性能和與Layer1上礦工收入完全無關成本,我可以讓這條鏈上的Rollup少說增加一個數量級。眾多的Rollup,收取的也僅僅是交易的費用,提供的也是交易的服務。Rollup的數量上來了,能交給Layer1和數據可用層的費用就也增加了,前者的礦工這下任務輕了,把數據壓縮上鏈就行了,后者也有錢買更多節點了,于是這下又增加了Rollup的空間。重復執行這項“遞歸”,公鏈將得益于全局思考的模塊設計,走上一個正循環。

我甚至認為模塊化在占領區塊鏈底層后依然不會停下腳步。Web3.0才剛剛開始形成概念,我們就已經看到有個GameFi項目Metasport,用ETH做資產層,Starkware做P2E激勵層,用Internet Computer做游戲玩法和邏輯層,IPFS做存儲冗余層。模塊化不應該被如此簡單地定義在底層技術上。虛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主要不同,在于虛擬世界更加穩定,不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讓各國之間的供應鏈斷裂,生產者被迫囤積大量庫存,或干脆自己做自己的供應商。虛擬世界最大的風險不過是熊牛轉換,在現實世界面前不值一提,所以我們也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開發者,在自己保留部分基礎能力的同時,將實際任務外包給其它生態成員。畢竟虛擬世界的干擾因素少,所以我們有能力實現理論上的效率最大化。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這個問題的難度等價于現在的跨鏈問題,但說到底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既然是技術問題,就總有解決的時候。

OpenSea在遭美國唱片業協會投訴后取消數十個音樂相關ENS域名拍賣:金色財經消息,NFT市場OpenSea在收到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停止和終止信函后,取消了“universalmusic.eth”、“atlanticrecords.eth”等數十個以音樂為主題的ENS域名拍賣。

RIAA認為,OpenSea托管的這些ENS拍賣違反了美國商標法,該法律禁止創建包含“惡意營利”商標的網絡域。Web3初創公司Quadrata總法律顧問Jeffrey Blockinger表示,OpenSea對RIAA信函的初步反應表明,Web3公司開始意識到傳統產權及其保護價值可以促進NFT作為資產類別的發展。(blockworks)[2022/7/16 2:16:53]

我想說的效率,其實還有另外一層。就是在區塊鏈世界逐漸被大眾所熟悉的今天,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和資本被吸引進來。在web3.0概念中,供應商們很難像web2.0那樣把用戶留存在自己的生態里。如果是這樣,這些“增量”會選擇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進入到區塊鏈世界中?我能想到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做賣鏟子的人,他們將是模塊的供應方,在現有的基礎設施中找到可以被改進的點,唯有這樣才能不依賴“流量”,同時利用模塊化打造出自己的長板,與所在生態拼接成一個“木桶”。還有一種方式是將自己在鏈下的流量導流到鏈上,流量的入口仍然在鏈下,他們將作為模塊化的需求方,需要的是開箱即用的體驗,以及快速的應用搭建速度。

而模塊化的區塊鏈世界無疑能進一步拉低創新的門檻,我們甚至可以期待一個效率遠超web2.0的區塊鏈世界。只有當低水平的重復工作被模塊化工具所終結,真正的創新才能開始,對區塊鏈來說是這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一樣。遠的不提,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DEX的前端頁面全都長得像一個樣子,幾乎每個Solidity初學者做的第一個完整項目都是把Uniswap的代碼復制一遍。對于開發者而言,這些常被拿來“學習”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個封裝好的“模塊”,很多人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發現他們之前沒有解決好的漏洞,做出一點點改進,然后成為其他人可以站上的肩膀。

現在開始,世界各地,從瑞士到馬耳他到塞舌爾到新加坡到舊金山,會有更多一無所有的年輕開發者每天晚上捫心自問:

和尚摸得,為什么我摸不得?別人可以簡簡單單的在前人的代碼上改進出新的項目,為什么我不可以?既然模塊化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基礎組件,我為什么要花時間自己再重新寫一遍?當更多開發者發出這樣的問題后,區塊鏈上的創新將會指數增長。

模塊化是擴容的答案:現有的公鏈要么已經開始模塊化的嘗試,要么仍處在幣價漲幅難以支付礦工費用的虧損中。安全保護和計算執行是兩種服務,理應分開收費。而這些仍在掙扎的公鏈,越早一天接入Layer2,其原始價值能被保留的越多,否則只能在無盡的通脹中被稀釋殆盡。當然,將自己直接轉化為某條公鏈的Layer2也是個可取的思路,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公鏈用獨立的安全層承載屬于自己的共識,過度分散的共識對效率沒有幫助,而自由的市場,終究會毀滅“更高效率”面前的所有阻礙。

商業競爭促成模塊化:只有資源的復用能帶來超額收益,誠然公鏈可以開發自己的模塊化來解決自己的擴容問題,但在同等勞動付出下,完全獨立的模塊化項目會服務更多的用戶,商業法則會淘汰那些得不到超額收益的競爭者。而模塊化無論對需求方還是供給方而言,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安全問題很嚴峻,但不要被嚇倒:web2.0解決安全性的方式能給我們帶來一定啟示,組件化在一開始帶來的問題,比它解決的問題還要多。很多人一看到某些項目因為采用了多個供應商提供的模塊\組件,結果被黑客找到機會,給用戶帶來了損失,就認為這個方向本身不對。實際上這可能僅僅是因為時間太短,我們還看不出效果。在區塊鏈世界中,模塊化的概念仍在早期,實踐的步伐要慢,但既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想要改變這個方向之前,要更慢。同理對于那些堅持單片設計的公鏈,大家也要多一些耐心。

任何方向的改變在一開始都會有很大的下行的不確定性。比如我們常常講免稅可以刺激經濟發展,從長遠來講能夠獲得更高的稅收,但是幅度太大的免稅會使得政府一下子入不敷出,然后不得不推高債務,成為經濟發展的負擔。牢記萬事皆有滯后性,夏至來臨的時候,往往還不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把一克冰融化成水的能量,卻能把這一克水從1度加熱到80度。Web2.0的組件化花了很多年才初見成效。安全問題雖然是web3.0模塊化的桎梏,但我相信它終有一天會被打破。

Tags:區塊鏈LAYERWEBSOL區塊鏈專業考研方向RO Slayersweb3幣種SOL幣創始人

比特幣價格
BIT:金色觀察丨盜取45億美元女黑客的社會學工程課

近日驚爆加密貨幣圈的大新聞就是美國司法部成功追蹤并逮捕了2016年盜取bitfinex近12萬枚比特幣(目前市值約45億美元)的黑客Heather Morgan和IIya Lichtenstei.

1900/1/1 0:00:00
區塊鏈:福布斯“區塊鏈 50 強”中的大公司正在使用區塊鏈做什么?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福布斯“區塊鏈 50 強”已經記錄了全球約 114 家公司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情況.

1900/1/1 0:00:00
ERG:一文讀懂Ergo UTXO模型交易工作原理

隨著Ergo生態發展壯大,我們的社區現在可以享用幾個關鍵dApp的功能。Ergo有一個穩定幣協議,用戶可以在其中鑄造SigUSD和SigRSV代幣.

1900/1/1 0:00:00
NFT:阿貍NFT盲盒變「明盒」 技術翻車引群嘲

NFT浪潮的興起讓各大IP找到了新的市場,1月19日,國產知名動漫IP阿貍的官方社媒宣布進軍NFT領域,推出「Ali&His Friends」系列 NFT.

1900/1/1 0:00:00
元宇宙:法制日報:元宇宙已來 法律準備好了嗎?

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在他的科幻小說《雪崩》中提出了“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在元宇宙中,人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

1900/1/1 0:00:00
元宇宙:金融時報:元宇宙 落子布局須理性

說起當下科技界和投資界的熱門詞匯,元宇宙應當榜上有名。盡管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但2021年元宇宙卻突然火爆各界,因此,2021年也被稱為“元.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