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行情 比特幣行情
Ctrl+D 比特幣行情
ads
首頁 > Ethereum > Info

WEB:Web3.0:一場概念的游戲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專欄介紹

PingWeb3是品玩出品的關注Web3.0世界的專欄。

在互聯網行業趨于平寂,人們似乎只想關心那些裁員和衰退的故事的當下,Web3.0還提醒著人們,互聯網帶來的熱鬧爭論是什么樣子。

這在今天尤其珍貴。哪怕它伴隨著不可避免的巨大泡沫,但只要還對這世界有丁點熱忱,你就無法抗拒它帶來的誘惑——無論是建構它的誘惑,還是批評它的誘惑。

在我們看來,Web3.0最大的誘惑,是它那“顛覆一切”的熱烈給了人們一個重新審視和矯正互聯網發展方向的絕佳機會。

當然,今天的Web3.0依然一片模糊和嘈雜。它就像卡爾維諾筆下“看不見的城市”。

“別的地方是一塊反面的鏡子。旅行者能夠看到他自己所擁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擁有和永遠不會擁有的是何等的多。”

我們希望這個專欄就像卡爾維諾筆下的旅行者馬可-波羅,把這個還無法看清的遠方世界一點點講述給你們。

歡迎關注。

作者|郭海惟郵箱|guohaiwei@pingwest.com

今天奉上的專欄文章,是一個系列評述中的第一篇。

我們給這個系列命名為《論賽博資本主義的誕生》。它由三個不同的篇章構成,分別就web3符號意義、賽博資本主義的框架構想、以及web3的當下與未來進行一些探討。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討論:

為什么說目前的web3是一個“偽概念”,以技術為名的社會哲學將如何阻礙技術和社會的發展;

web3將如何成為一個龐大的資本主義流通網絡,并用科技主義和原始資本主義精神,打造出一個超級資本主義的藍圖。

最后,我們又為什么要在科技發展中放下“主義”,回歸到科技發展生產力的本身。

這篇組稿或許有幸成為中文互聯網文本世界中,第一個真正用類似的社會科學視角去看待這場web3.0事件的文章。

以下為首篇文章的正文。

圖源:unsplash

如你所見,web3正在將世界卷入一場瘋狂的“貨幣錯配”運動中。

在2022年,有超過230萬人相信僅僅通過一雙StepN魔鞋的加持,“跑步”這項行為可以直接落袋成自己的收入。其中一些斥巨資的“裝備優秀”玩家,憑借“跑步”單天的收入可以過萬——這相當于這個星球最貧困國家10年人均GDP的總和。

而StepN的成功,卻僅僅是狂熱web3金融世界的一個縮影。

OKX Web3錢包現已正式開放BRC-20代幣質押:7月19日消息,OKX Web3錢包現已正式開放BRC-20代幣質押功能,當前質押池已超過100+。用戶可以通過DeFi板塊質押BRC-20代幣。

另據歐易OKX提示,BRC20-S為開放標準,任何項目均可進行質押池部署,歐易OKX不會對部署池進行審核,也不會對任何項目進行背書,用戶須自行判斷參與。[2023/7/19 11:04:41]

在幾乎沒有任何價值錨點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價格從0一度漲到近7萬美元一個,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trillion for nothing的資產。而加密貨幣的總市值則一度超過3萬億美元,幾乎可以打包買下今天全亞洲所有(含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這大概會是一個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貨幣現象,一個即便馬克思在世也會驚嘆的“資本主義奇跡”。它是如此既龐大又詭異,涌動著巨大的貨幣能量卻尚未創造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力價值。

我們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這種數以萬倍的“貨幣錯配”。一方面,我們確乎可以看到這種“狂熱行為”和“動人故事”背后的那些近乎“蒙昧主義”的資本主義特征——冒險、投機、剝削、內卷與異化;另一方面,這種蒙昧資本主義的特征又被加上了“科技主義”的標簽,為這種野蠻套上了一種“進步”、“革命性”、“歷史必然性”的時裝。

我們將這種資本與科技結合的故事,稱之為“賽博資本主義”,并希望為這種騷動尋找一個答案。而本篇文章即《論賽博資本主義的誕生》的第一章節:

web3,一個概念游戲。

我們生活在一個意義建構的世界(Man lives in a world of meaning)——G. H.米德

2004年,一位名叫Dale Dougherty的人在會議上推廣了一個現在廣為人知的概念——web1.0與web2.0。相比于web1.0像廣播一樣單向度傳遞信息的門戶網站模式,web2.0自詡為是一種重視內容交互的網站設計形態。用戶在web2.0的網站中,可以上傳和制作內容。

這個將web序列號化的定義方式,在這次會議后得到了很多從業者的追捧。尤其對一些新的創業者來說,web2.0是一個很好的界定自己商業模式時代的話術。彼時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的情景還讓華爾街記憶猶新,類似web2.0概念的出現,可以幫助人們更新對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想象力。

所以與其說Dougherty推廣了web2.0的概念,不如說它實際上推廣了一種web序列化的明明方式。而這種給web添加序號的話術模式,其實本身傳遞出了硅谷潛意識里的“技術主義”假設:

(1)人類的web技術會永不停息地迭代發展下去;

(2)這種迭代的方式是以跨越式的革命性面貌呈現;

現在,“編序號”基本就成為了IT界搞行銷的一個通行套路。無論是智能手機、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大家都喜歡往上貼一個按順序的編號,無形之中傳遞出的也是類似的技術價值。

西甲將從2023年起將Web3技術納入聯盟:金色財經報道,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宣布計劃實施一個基于Web3技術的足球追蹤系統,將驗證這些足球的真實性以確保球迷可以通過官方市場或抽獎獲得它們。

據悉,該系統計劃在卡塔爾世界杯結束后開始運行,用于回收每場比賽中使用的球,并區分用于進球的特定足球。根據發布的官方新聞聲明,西甲聯賽解釋說,這些得分球將通過“球迷參與機制”提供給所有球迷,該機制將于 1 月 8 日晚些時候公布。(innovation-village)[2022/12/6 21:25:46]

但Dougherty不知道的是,它這樣的行銷話術發明,無意間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

既然有web1.0和2.0,那么就應該有web3.0。而且隨著web2.0概念過去的時間越久、互聯網紅利的熱潮褪色越快,人們對于“何為web3.0”的探討就越感興趣。

因為人們相信互聯網會不斷有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會引發新的財富分配。而隨著革命形態的跨越式地變化,財富分配的等級也會幾何式地膨脹——就像2.0之于1.0所發生的那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web3.0的出現就是一種人類歷史上無趣的必然,它是一種符合人類“認知美學”的一個順其自然卻并不嚴謹的問題。從web2.0誕生的那一刻,Web3.0作為一個“詞語概念”,就實際上已經誕生了(就像當web3.0還尚未成功的今天,web5.0的概念就已經出世一樣)。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web3.0就成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web2.0流行后的不到18個月時間內,就已經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正式組織了關于web3.0討論的論壇。許多知名企業家和學者,都在類似web3.0的論壇上,試圖對未來做出屬于自己的預言。你甚至可以看到這種“預言”背后,其實夾帶了很多自己的“私貨”。

●?如時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對web3.0的預言是:

“拼湊在一起的應用程序,主要特征:應用相對較小、數據處于網絡中、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運行(PC或者手機)、速度非常快并能有很多自訂功能、像病一樣地擴散(社交網絡、電子郵件等)”

這聽起來就很像是安卓系統一直進化的方向。

●?再如奈飛創始人哈斯廷斯對web3.0的預言則是:

“Web 1.0是撥號上網,50K平均帶寬;Web 2.0,1M平均帶寬;Web 3.0就該是10M帶寬,全影像的網絡。”

不過現在千兆寬帶都已經稀松平常了,但奈飛的帶寬焦慮依然沒有解決。最近唯一能“寬慰”這段預言的,大概就是羅永浩終于開始做AR了。

奈飛早期時的哈斯廷斯,對帶寬難題的“解決方案”是郵寄光盤|圖源:網絡

前德勤金融服務區塊鏈主管Richard Walker加入貝恩咨詢擔任Web3和元宇宙業務合伙人:金色財經報道,前德勤(Deloitte Consulting)金融服務區塊鏈主管Richard Walker加入貝恩咨詢擔任Web3和元宇宙業務合伙人,負責領導、推動該公司的Web3和元宇宙服務發展,并在金融機構處理區塊鏈、數字資產和Web3項目方面為貝恩咨詢公司的客戶提供支持,同時也將幫助金融機構評估Web3技術可能帶來機遇和威脅。(prnewswire)[2022/9/18 7:04:05]

你看,web3是一個筐,不同行業的大佬都把自己的暢想往里面裝。

但web3與web2卻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首先,web1.0、2.0的本質是對于正在發生事情的一種解釋,而web3注定是一種“先驗式”的預言。

嚴謹地說,在2004年web2.0被廣為人知的時候,web2.0所講述的技術現象已經存在了七八年的時間。至少在1997年,Jorn Barger就成立一家叫做robotwisdom.com的博客網站,并正式使用了“weblog”名詞。

而等到2004年的時候,像維基百科、谷歌這樣的服務商,早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的中流砥柱。而在中國,博客大巴、博客中國這樣的網站,也已經很流行的。

這些新生事物,都不是因為web2.0這個概念才誕生的。相反,web2.0以略微帶有一點迎合意味的姿態,“事后諸葛亮地”解釋了他們的誕生。

但當人們最初熱衷于討論“何為web3.0”的時候,卻成為了一種話語權的爭奪戰,陷入了一種漫無邊際地討論。

其次,web3話語權的爭奪戰中呈現出一種明顯的“非主流”特性。

雖然大公司的舵手們都嘗試提出過自己的暢想,但顯然這些都止于論壇間的閑談。在Meta之前,也沒有哪一家成熟的互聯網公司,正式將web3作為自己的發展定位方向的。

畢竟一家成熟站位的公司,都更希望強調自己的愿景和定位:

奈飛希望自己是一個最好的流媒體公司,蘋果希望知道自己是最佳的智能硬件公司。這些簡單清晰的定位,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競爭優勢;而使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詞兒,只會抬高自己業務的理解成本。因此,相比于技術概念,技術本身的競爭對于這些公司來說更重要。

但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新的概念意味著挑戰大公司、獲得融資款的捷徑。

最近一個頗為出圈的小視頻可疑說明,在當時各個不同主體對于web3.0這樣新概念的態度:

在2007年《贏在中國》欄目視頻中,有一名臺灣創業者李宗恩帶著一個自稱是“web3.0”的互聯網項目,向馬云、熊曉鴿、史玉柱在節目中進行路演。

●?李宗恩想要一個新的革命性概念圈錢,而當他拋出web3這個名詞的時候,馬云等人都調整坐姿、身體微傾,聚精會神地聽;

Penguin發布Web 3.0去中心化數據網絡:12月31日消息,去中心化存儲網絡Penguin最近發布Web 3.0通用去中心化數據網絡。

Penguin是專為Web3.0設計的節點對等網絡,聯合提供去中心化存儲和通信服務。通過為Web3.0提供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數據網絡,平臺可以為區塊鏈行業的不同區域發揮多種作用。此外,Penguin旨在與區塊鏈行業合作,創建在Web3.0中無縫訪問的DApp、產品和服務。(Globenewswire)[2021/12/31 8:17:04]

●?但其實李宗恩的web3項目,就是利用內容形態和算法創新,做所謂的“洗腦式廣告”,類似于今天的小紅書——顯然難以在2007年落地成功;

●?企業家們紛紛覺得這是扯淡,腦白金老板史玉柱更是當場表示,這不就是自己玩剩下的;

●?馬云全場輸出情緒最飽滿的時候,其實是反駁李宗恩說阿里巴巴的網站本質是web1.0——“對客戶有用的話,哪怕web-0.1又何妨。”

●?最后李宗恩也沒有拿到錢,目前已經轉型成為了一名中醫;

圖源:網絡

如果我們仔細回看剛才陳述的古早時期web3.0歷史,會發現古早web3.0的概念爭奪中總有一些讓人困惑的地方:

首先,大家對于web3的暢想分歧過于大。他們看似都在描述未來的IT技術發展,但又似乎都不是在說同一件事情。

其次,web2.0被提出的原點是2004年,那么從2004年到2022年,人類的IT事業經歷了許多非常深刻的發展。而這種發展的級別,其實是超過1990年到2004年的技術跨越的。

我們擁有了基于多終端的操作系統(像施密特所說的那樣);

我們的通訊從2G遷移到5G(大概百倍于哈斯廷斯說的那樣);

我們擁有了基于信息流和算法的媒體革命(不太像是李宗恩吹的那樣);

更不用說,我們的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云計算為主的去服務器化的IT算力方式等。

總而言之,我們已經有了超過Dougherty那代人想象的IT世界,其中是一些架構底層的徹底顛覆。

但這些堪稱偉大的技術成就,沒有一個獲得了web3.0的桂冠。換句話說,如果按照“web序列論”的角度,我們與2004年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我們都還是在web2.0時代。

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人類的IT進入到一種“技術大停滯”時代了嗎?

仔細思考這種技術之間的錯配,可能會稍顯滑稽。畢竟web2.0對web1.0革命的定義,大概就是做了個博客、搭建了一個百科。依靠幾個人,在車庫里鼓搗了一個交互不太一樣的網站,僅此而已。

冰鏈科技創始人張曉:在Web3時代,個人的數據主權與隱私將得到充分的保護:金色財經報道,在8月26日舉辦的《金色百家談 | 淺談波卡的Web3敘事》的直播節目中,冰鏈科技創始人張曉表示,互聯網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種種問題:數據安全、隱私泄露以及互聯網寡頭通過大量收集用戶數據而進行壟斷。因此,波卡把 Web3 作為了最終愿景。在Web3時代,個人的數據主權與隱私將得到充分的保護;靠大量搜集用戶數據而壟斷市場的互聯網寡頭將成為歷史。開放金融、開源協議以及社區協作將催生大量的新型經濟生態。Web3 將直接促成世界互聯網生態格局發生顛覆性的變化。[2020/8/26]

·難道連iPhone這樣“人類義肢”橫空出世,都無法企及博客的發明嗎?

·算法與信息流的誕生,無法與谷歌閱讀器哪怕相互比較嗎?

·投入幾千億研發成本的5G技術,無法與ICQ的變革性相比嗎?

像云計算這樣的顛覆級產業,在web序列的敘事中,甚至找不到自己準確的位置。在“web序列論”眼里,在博客流行后,以前只能用來看雅虎門戶的DOS老爺機,在時代意義上進步了一整代;但它卻與搭載了M2芯片和MacOS的Mac電腦是同一代產品。

為什么我們對web2的概念這么友好,對于web3的敘事卻這么苛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web1.0到web2.0的本質是一個被包裝成“技術概念”的“哲學概念”。

Web1.0與2.0的精巧之處在于,它的核心是講述的網絡與人的關系:

web1.0是網絡對用戶的信息單向流動為主,而web2.0則是二者的雙向互動。

這其實也沒啥新鮮的。web2.0最早的提出者Jorn Barger本身其實就是一個交互設計師。他既不是技術層面的大牛學者、更不是一個有前瞻性的技術歷史學家,當他提出這個概念的初衷,就是聊web設計理念的。

沒錯,它甚至跟IT技術都沒什么關系,就是一個純粹從字面意思出發就可以理解的web(網頁)2.0理念。

Jorn Barger忠實地記錄了,他對當時網站該如何做的運營思路,但卻給這個思路起了一個很酷的名字,web2.0。這樣的命名方式,給他的后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由于web2.0和1.0,在哲學層面已經事實性概括了網絡與人的所有交互關系了。我們很難從信息單向流動、信息雙向流動之外,提出第三種流動方式了。在人與非人之間,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之中,幾乎不可能插入第三者了——難道是人機融合嗎?

我們哪怕依靠單純的頭腦風暴,也難以在這樣高度精煉的哲學關系中,提煉出第三個維度。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大佬們提出的所謂web3.0,大致都是web2.0的進階:

無論是算法更懂人、成像方式更酷炫、設備交互更流程,本質依然都是人與設備的交互。有些人嘗試換一個主體,比如機器-機器的交互。當然這是扯淡了,首先這就已經不是web了,其次人類對物聯網的嘗試也不比互聯網短太多。

你可以說,這種web2.0的定義從根本上就是有Bug的,它在一開始就不應該被“序列化”。

我們從一開始掉進了一個不由自主、卻極致荒誕的邏輯陷阱里:

“技術主義”讓我們覺得技術是無限發展的,所以我們愛上了給技術“編號”,那web也自然需要一個編號;

web是一個“大詞兒”,所以要一個很宏大的、符合人類“美學算法”的概念,才能匹配它的力量感;

IT力量的發展,讓web這個詞的常用外延也發生了變化,它從一種更多被指代網頁形態的語境,發展成了一種指代“世界觀”的語境。

但誘人的技術前景、狂熱的技術主義、人類對“序號美學”的強迫癥,讓人們對這種本來就是兩分法的哲學概念,不斷地去尋找3.0、4.0的理論可能性。

圖源:Dale Dougherty|圖源:myoops.org

如上文所說,將“web序列化”本身是沒有什么必要的邏輯錯誤。沒有web3的概念,人類也取得了IT技術的大發展。而探索web3的野心家們,原本也應該像繞圈的螞蟻一樣,永遠就這么沒有結果地轉下去。

但在2014年,這個有著巨大邏輯漏洞的“web序列悖論”居然被真的“解開”了。

這個概念最早由“以太坊”聯創加文·伍德提出,隨后迅速成為了全球web3的“官方”打開方式。區塊鏈是如何做到這件“不可能”的事情呢?

目前對于這種web3.0最公認的陳述版本,來自于研究員Eshita。

在她看來:Web1.0的特征是“可讀”(read);Web2.0的特征是“可讀+可寫”(read+write);Web3.0的特征則是“可讀+可寫+擁有”(read+write+own)。

這是一入眼就感覺很高級的表達。

首先,在陳述方式上,它保持了“web序列論”中“內容”與“人”的交互方式的敘事傳統。這樣像谷歌前CEO施密特那樣的技術討論視角就真正灰飛煙滅了。

此外,它也延續了從web1.0到web2.0敘事中,那種很強的、簡潔的優美感受,讓人讀起來就有一種隱秘的力量感。它成功隱藏了互聯網能量對社會的吞噬感,反而讓人有一種很人的力量在互聯網中無限延伸的感覺,進而不自覺地就挑動了讀者對自由意志向往的情緒。

所以,它看似成功地解決了web2.0之后的邏輯困境,讓3.0與1.0、2.0看似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理所應當地,這個表達成為了整個IT技術圈內最流行的表達,并在情緒和傳播力上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研究員Eshita |圖源:《the org》

那么,歷史被開創了嗎?

先等一等。其實只要熟悉社會科學的人,稍加仔細甄別就可以發現,“可讀”、“可寫”與“擁有”,其實是完全不同維度的概念。

可讀、可寫,其實是人與內容的交互關系。它們是可以被記錄和落實的、實實在在的行為。試想如果硬盤可以永存,它會變成一種永久可觀測的客觀事實,永遠地存在于宇宙當中。

但“擁有”的本質是一種社會契約關系,它的本質是一種人類對于分配的“共識”,是一種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更進一步說,“擁有”甚至代表的是一種實際的權力關系。

比如人對物的排他性權力——我家的房子只能我住,其他人不能侵犯,這是一種社會共識。

它也可能是人對人的權力關系——比如,有錢人可以通過貨幣購買窮人的勞動時間。如果錢的分配體系本身嚴重缺乏公正性,那這種購買就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剝削”。

可讀、可寫是一種客觀事實,而擁有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將三者并列起來,就好比是將牛肉、豬肉和魚香肉絲相提并論一樣奇怪。

而如果Eshita老老實實地寫,從web1.0到3.0的發展軌跡是,可讀、可寫、去中心化。那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懷疑,這三者其實未必是一種遞進關系。

而普通人之所以第一印象中感受不到這種差異,是因為我們已經默認了私有制這類長期存在社會價值觀,將這些類似理念視作空氣。最終,我們將這種外部視角內化成為了我們思維中的內部觀點。

卡爾·馬克思 圖源:網絡

所以Eshita理論的本質,其實是在web2的兩個維度之外,發明了一個新的獨屬于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維度,并希望通過一種技術手段的方式讓這種意識形態“客觀化”。

這再次證明了,“web序列化”的本質就是一種“哲學概念”和“邏輯游戲”。因此,在這種游戲中,只有抽象才可以延續抽象。

但技術只能“保衛”意識形態,卻是不可能將一個意識形態代碼化、客觀化的。這反應在web3身上,就是“可擁有”這個敘事概念會比“可讀”、“可寫”這些概念要脆弱得多。

首先,區塊鏈本身可以降低防盜的風險,但它卻并不是一個超級防盜技術,更不是一個脫離現實世界兌付能力的權力中心,它只是能做到去中心化而已——就像你兜里的紙幣一樣。

但由于web3背后“可擁有”的概念過于深入人心,所以網友們甚至會驚訝于周杰倫的NFT居然會被盜,然后將它送上微博熱搜。

而類似“周杰倫NFT被盜”只是一個開始。只要web3將“可擁有”作為“賣點”,那么就必然會越來越頻繁地、持續地挑戰普通大眾們對于“可擁有”這件事情上的理解:

●?原來,“擁有”的基礎,其實是你能準確記住賬號和密碼。如果你不幸忘記密碼,你就會失去你的所有物;

●?黑客可以更一勞永逸地從周杰倫們的錢包里帶走天價資產,而警察對此無能為力;

●?電信詐騙的效果也一樣,勒索犯罪和洗錢犯罪的效果更佳;

此外,token流動本身就會按照交易次數、永無止盡地吞噬掉流動中的代幣。

而礦工正在以不亞于數據中心的存在方式,成為流動的底層必需品。而你的資產根本無法離開這個體系生存。

到最后連去中心化也成為了可能某種“謊言”,財產只是從依賴一個“中心化”的信用機構,轉而依賴一種“去中心化”的體系而已——除非這種體系真的“吞噬”了世界,進化成一種你感知不到的底層運轉邏輯。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代碼或許是客觀的,哲學卻是辯證的;基于技術的哲學,同樣也是辯證的。

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web3在意識形態“技術化”的影子。

比如,web3擁護者將web3不僅看做是一項技術革新,同時也看成是一種社會理念的行動,認為區塊鏈會成為解決現在社會運轉污點的良藥。

web3創業者會積極地參與地方、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統治者結盟;他們提出新的組織形態,試圖改變公司組織形態;他們發自己的貨幣、建自己的“美聯儲”,試圖顛覆國家的貨幣運轉形態;他們攻擊和鄙視聯盟鏈等“持不同政見”者,致力于打造天下大同的公鏈等等。

可以說,web3是第一個如此大規模地將技術與意識形態緊密結合的數字革命。

但僅僅依靠解構web3的名詞,顯然不足以解釋我們想要解釋的web現象。因此,在這個系列的文章中,我們會為大家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賽博資本主義”世界觀。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會聊到:

web3.0背后到底隱含了什么樣的世界觀?為什么這種世界觀,可以被稱為“賽博資本主義”?又是為什么這種“賽博資本主義”的傾向是危險的?

第二篇文章將于下周在本專欄中與各位見面。

敬請期待。

Tags:WEBWEB3WEB3.0區塊鏈WEBFOURweb3幣圈WEB3.0價格區塊鏈的未來發展前景作者是誰

Ethereum
DAO:Outlier Ventures:投資 DAO 如何在風投領域嶄露鋒芒?

撰文:Jan Baeriswyl,Outlier Ventures 編譯:Chasey 現有的 DAO 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協議 DAO、工作 / 社會 DAO 以及投資 DAO. 在這之中.

1900/1/1 0:00:00
AND:如何在元宇宙龍頭Decentraland中賺利潤?

作者:NFTGO 分析師 0x1CC304大多數參與者認為, NFT 就是人們聚集在一起創建強大社區的“手牌”。從歷史上來看,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能夠跨國界、跨種族形成一個超強凝聚力的組織.

1900/1/1 0:00:00
SEC:Web3 創始人指南:代幣設計需要了解的法律風險

文章作者:Dane Lund文章編譯:Block unicorn如果您正在考慮發行代幣,那么你正在進入一個不確定的領域.

1900/1/1 0:00:00
CRYP:CB Q2 百頁報告速覽:熊市來臨 VCs 的投資狀態如何?

來源 | CB Insights-2022 Q2 報告 編譯 | 白澤研究院 億級巨額融資減少.

1900/1/1 0:00:00
SUI:速評:連黑客技術都沒用到 Nomad 就「倒下」了

撰文:iambabywhale.eth北京時間今日(8 月 2 日)清晨,跨鏈互操作性協議 Nomad 橋遭到黑客攻擊,攻擊發生期間 WETH 和 WBTC 以每次百萬美元的速度被持續轉出.

1900/1/1 0:00:00
WEB:稀缺性之于Web3:如何成為去中心化世界的勝利者

隨著 Web3 的興起,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競爭優勢的新時代。稀缺性再次發生變化,競爭的基礎也是如此.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