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幣圈”熱度有增無減。近期,隨著“狗狗幣”“柴犬幣”等名人加持的虛擬幣紅遍全球,“炒幣”之聲遍布街頭巷尾,在很多人看來,借“炒幣”獲取巨大財富,似乎并非難事。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炒幣”真的是致富良方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明確指出,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及其他金融業務;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的非法金融活動,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清算、宣傳展示等服務。
動態 | 鳳姐跨界在幣圈代言,微博號或已賣掉: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12月4日,網絡紅人羅玉鳳在其微博上代言BHB,號稱一天可分紅11%。而鳳姐跨界幣圈,其實BHB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8年6月28日 ,鳳姐就在微博上代言TIX。有人質疑鳳姐微博已被賣掉,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博主“羅玉鳳”私信咨詢,還未收到回復。[2019/1/18]
由上述權威信息可見,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在我國是非法的,對于普通人來說,投身“幣圈”,炒作沒有實際牢固根基的虛擬幣,具有巨大風險,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聲音 | 知情人士:利用幣圈積累完成ASIC芯片領域突破已成為比特大陸管理層共識:多位接近比特大陸人士稱,吳忌寒的目標,或者說夢想,是成為下一個英偉達,這要求整個公司彎道超車。據悉,本次集資所得將部份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應用的研發及擴大生產。接近比特大陸核心人士稱,利用先前幣圈的積累,完成ASIC芯片的新領域商業探索,逐個突破,已經成為管理層的共識。目前,比特大陸已經開始在安防與云計算領域開拓相關服務器業務。[2018/9/27]
因此,縱然人們在巨大利益面前很難保持完全理性,我們還是要提醒:投身“幣圈”存在巨大風險,必須慎之又慎。
中國金融信息網:公鏈和交易所有望成“獨角獸”風口 幣圈漸顯專業化操盤趨勢:當前區塊鏈基礎設施和技術仍不成熟,離大規模商業化仍有距離,行業未來誕生“獨角獸”的風口或將集中在公鏈和數字資產交易所。在幣圈,機構入市、專業化操盤趨勢顯現,二級市場的散戶越發弱勢,投資風險不容忽視。另外,地方政府開始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和布局。[2018/6/23]
在我國,虛擬貨幣投資不受法律保護,這一點十分明確。
我國目前明令禁止任何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任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的行為均屬非法,任何交易平臺都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代幣發行融資和“虛擬貨幣”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不得承保與代幣和“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代幣和“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
這些清晰的法條規章明確告訴我們,炒作虛擬幣不受法律保護,如若蒙受損失,相關主張也很難得到法律支持。
除了法條規章,層出不窮的騙局與被“割韭菜”的實例,更能直觀地向人們展現炒作虛擬幣的風險與不可靠性。
“幣圈”亂象重重,套路滿滿,據盤點,炒作虛擬幣的常見套路包括虛假交易平臺、資金盤推廣、龐氏騙局、代投騙局等,它們的外包裝不同,而本質上,都是利用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心態,利用新人急于投資又沒有途徑的心理,打信息差,坑騙投資者。
以最常見的龐氏騙局為例,其以短期內高回報的承諾為特征,運作方式是把后來投資者的錢作為給早期投資者的回報,玩“擊鼓傳花”游戲,最后的結局可想而知。
而面對人們日益高漲的投資熱情、以及“幣圈一天,人間十年”的利益誘惑,加強投資者教育、樹立踏實不浮躁的投資風氣、擯棄“一夜暴富”的幻夢,我們仍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詳細交流了解請加筆者!
尊敬的用戶: 由于當前部分ETF產品的單價均低于0.01USDT,為提高其價格變化的靈敏度,優化交易體驗,BitMec將在2021年6月1日20:00-23:00期間.
1900/1/1 0:00:00尊敬的XT用戶: 因BCHABC錢包升級已完成,XT現已恢復BCHABC充值與提幣業務,暫停期間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1900/1/1 0:00:00美國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監管趨嚴,在打擊犯罪和反洗錢法案的約束下,會對加密貨幣行業參與者要求更多文件和信息.
1900/1/1 0:00:00如果純粹從收益率來說,我認為還是數字貨幣收益率會高很多,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數字貨幣還是新興領域,目前進來的資金還不多,參與者還很少,未來的潛在投資者巨大;二是數字貨幣還處于發展早期.
1900/1/1 0:00:00DeFi端到端隱私協議PantherProtocol宣布完成800萬美元私募融資,投資者包括AlphabitFund、ArcanumCapital、BlackDragon、DeepVenture.
1900/1/1 0:00:00本文旨在明晰政策大環境的前提下探究監管背后的邏輯,從而為行業從業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不代表筆者對監管的公開評論。且作為行業從業者,筆者希望監管的執法也要兼聽則明,有力度也要不失尺度和溫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