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 Web3 應用還是投基礎設施,一級市場還有余糧的老板們有此般煩惱。不同的認知與選擇分叉出一條十字路口。
撰文:多啦B夢 編輯:周教授原文:《應用 VS 基礎設施,WEB3 的下一個 Alpha 在哪兒?》
應用派的擁躉們認為,時代變了,如今缺的并不是無人問津,如同鬼城的各類公鏈基建,而是真實獲得用戶和資金的應用,因此,下一個周期的重點在于——捕獲“殺手級應用”,投中 Web3 的 Tencent 或者 Bytedance。
2016 年,還在 聯合廣場風投(USV)的 Joel Monegro,寫了一篇名為《Fat Protocols》(胖協議)的文章,核心思想是:區塊鏈和互聯網價值捕獲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大多被應用層捕獲,比如 Google、Facebook 等,而為互聯網提供支撐的 TCP/IP、HTTP 等底層協議并不能捕獲價值。
區塊鏈則相反,價值集中在共享協議層,只有小部分價值分布在應用層,由此有了「胖」協議和「瘦」應用的說法。
按照這個理論,那么做區塊鏈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以公鏈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廣投一遍,回頭來看,這個策略無論在一級還是二級都是有效的,也是過去幾年中行業最大的 Alpha 所在,盡管后來作者 Joel 又寫了一篇文章《Thin Applications》表示,價值捕獲不等于財務回報,但在這個“搞錢”的世界里,投資回報似乎才是關心的重點。
那么,這個理論還湊效么?
“應用派”們認為公鏈等基礎設施作為 Alpha 的時代已經過去,逐漸成為行業的 Beta,新的 Alpha 機會在于應用層。
胖協議理論本質是對協議和應用之間互動關系的總結,因為任何建立在協議之上的 Dapp 都需要協議的原生 Token 來支持 Dapp 內的任何交互,并且分叉應用比分叉協議更簡單。
但隨著擴容時代到來,新公鏈/ Layer2 競相登場,協議間的競爭催生了更低的 Gas 費用,Dapp 也不再被單一公鏈所綁架,可以多鏈部署。
a16z聯合創始人:加密貨幣對世界的改變太徹底,太底層了:金色財經報道,麥肯錫官網刊登了對a16z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的專訪,在訪談中,Marc Andreessen分享了自己對新技術發展前景的預測,以及a16z的重點投資領域。Andreessen表示,現在,我們認為已經搜索到了三個非常有發展可能的新山,正好可以縮寫成ABC。A是AI,B是Biotech(生物科技),C是Crypto(加密貨幣)和Web3。巴菲特剛剛在奧馬哈的年度會議上抨擊了整個行業。我認為這些批評不是作秀,是發自肺腑的(visceral),但他們沒有認真思考。針對這些批評,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他們可能是對的。也許See's Candies(巴菲特投資的糖果公司)就是未來,而不是區塊鏈。
第二,加密貨幣對世界的改變太徹底,太底層了。每當人們想到,“這是一種新的貨幣形式”,或者“這是一個關于貨幣的新理論”,甚至“這是一個跟貨幣相關的新科技”時,人們會變得緊張,變得情緒化。作為關注非共識項目,一向逆向思考的投資人,這些批評讓我們很高興。如果所有其他人都不看好,但同時我們是對的,我們投資的創始人和公司將有巨大機會。[2022/7/3 1:47:37]
好比一家公司過去依賴單一市場,不得不向當局繳納高額的稅費,直到有一天變成了一家大型跨國企業,業務更多元化,綜合稅費更低。
就財務價值捕獲的方式而言,應用層更直接,比如,一筆鏈上交易,DEX 可能收取 500 美元的手續費,支付 0.5 美元的 Gas 費用,財務價值更多是沉淀到應用層。
根據 cryptofees 的數據,目前收入前十的項目中,7 個均是應用,甚至此前出現過 Uniswap 收入超過以太坊本身的情況,未來,應用收入超出協議將會是常態。
另一方面,大部分協議價值累積源于 MEV,諸多應用已經開始設計方法來減少這種 MEV 價值攫取。
因此,下一個周期的機會在于——超級 Web3 應用,能真實獲得用戶和資金的消費級應用,BAYC 等藍籌 NFT 也可以歸于此類。
趣鏈李偉:趣鏈區塊鏈底層平臺吞吐量已經突破5萬TPS:趣鏈CEO李偉在官方公號發布新年寄語《讓我們一起迎接偉大時代的到來》。在寄語中,李偉表示,對于趣鏈和區塊鏈行業來說,過去的一年則是大發展的一年。2020年,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區塊鏈建設中,首先,技術上的自主可控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技術方面,我們始終秉承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初心,在大規模高效共識算法、可信數據證明服務、大規模分層組網模型等多項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出了鏈原生數據共享平臺、開源跨鏈技術平臺、企業級區塊鏈服務平臺,聯合中科曙光推出了軟硬件深度協同優化的區塊鏈一體機。趣鏈區塊鏈底層平臺吞吐量已經突破了5萬TPS。
另外李偉還在寄語中稱,2020年,我們與多家國內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承擔了多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重大專項等國家級項目和課題,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全面助力我國走在理論最前沿、占據創新制高點。在標準方面,我們持續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牽頭、參與制定區塊鏈國際、國家標準超百項,其中有26項標準已發布,是主導并參與區塊鏈制定標準最多的機構之一。[2021/1/4 16:25:54]
當 Web3 應用有了大量真正的用戶(已經為應用付費),那么便可以“為所欲為”,自己打造基礎設施。
首先,應用可以通過自建 DEX 和 NFT MarketPlace 將價值留在系統內,比如 StepN 內建交易所 DOOAR 上線不久,就成為了“Solana 最大 DEX”,其核心收入來自于應用內 NFT 市場交易版稅及手續費。
其次,在區塊鏈模塊化時代,一鍵發鏈不再是難事,無論是像 Axie Infinity 自己 Fork 一條以太坊側鏈 Ronin,還是 DYDX 利用 Cosmos-SDK 搭建自己的鏈,還是 DefiKingdoms 使用用Avalanche 的 Subnet (子網) ……
因此,缺的不是基礎設施而是殺手級應用。
“基建派”中大多數人都有技術背景,并且往往就職于一家財大氣粗的大 VC,在其中一些人看來,投“應用”屬于低門檻小兒科,真正體現技術還得是“投基建”。
聲音 | 李禮輝:中國目前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缺乏自主產權:12月17日,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研究,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上,我國目前缺乏自主產權。對國外開源程序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技術依賴風險,而且必須遵守開源平臺注冊地的司法管轄和法律的約束,這就潛藏地緣性風險。他強調,中國是個數據大國,也是個算力大國,但卻是個算法弱國,好多源代碼、基本的底層算法程序都過多依賴美國等西方國家。基于此,應當大力支持技術創新,力爭掌握數字技術的主導權,明確數字技術、數字產業政策對于數字企業研發和人才給予稅費方面的優惠,鼓勵數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同時,鼓勵“中資+外資”,“大中+小微”在數字技術的關鍵領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識產權,在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關鍵領域,建立全球性的競爭優勢。(中國金融新聞網)[2019/12/17]
對于大體量資金而言,投資往往追求確定性和重倉的機會,公鏈之類的基礎設施才是大敘事,高天花板的“資本容器”。
和互聯網的應用不同,Web3 應用的“瘦 ”,不僅體現在價值捕獲,更多是一種輕量化和可組合性的體現。
從基礎框架上看,互聯網超級企業傾向于不斷擴大其平臺,通過將用戶鎖定到自家的專有接口中,實現數據的壟斷,但 Web 3 中的消費應用往往建立在多個「可組合的」協議之上,這些協議在很多接口中提供特定的服務,協議上的眾多應用共享資源和數據。
從數據歸屬上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依賴于數據壟斷,將用戶鎖定在自己的系統內,不斷榨取用戶的數據價值,但在加密世界,個人擁有數據控制權,即插即用。
可組合性的框架和非托管數據模式相結合,可以讓 Web3 應用在協議層級共享資源,以極低的成本建立和運行,效率和成本優勢讓 Web3 應用依然可以挑戰“巨鱷”,但是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 Web3 應用的網絡效應和護城河并不深。
傳統互聯網應用的護城河之一就是用戶的數據壟斷,比如社交圖譜和關系鏈,但在 Web3,失去了這一點,伴隨而來的是因財富效應帶來的“流動性遷移”,用戶和資本并無太大忠誠度,猶如牧民,逐水草而居。
聲音 | Workcoin主編:區塊鏈底層技術對行業推動至關重要:據IMEOS報道,workcoin主編在medium上發文,通過對比互聯網時期的發展,以及WebVan(1998年)和 Amazon的比較,指出區塊鏈底層技術基礎對于行業的推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認為,BTC、ETH在性能以及用戶友好方面都非常糟糕,幣價波動也非常厲害。而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需要達成以下三點:1.足夠快速的區塊鏈2.對用戶足夠友好3. 穩定的幣價。同時他也認為EOS在這幾方面足夠可靠,能夠始實現這些要求。[2018/8/27]
因此,我們往往看到某一個加密應用在某一段時間異常火熱,然后快速沉寂下去,但是不管應用如何變遷,支撐應用的協議層永遠長青。
其次,即使想要捕獲應用層的機會,那么第一步也應該是看相應的基礎設施,先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在某個生態中建立影響力,再去投資生態內的優質應用,否則在一些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內,并沒有太多“外來參與者”的機會。
我們怎么看?
在深潮 TechFlow 看來,應用與協議并非先有雞再有蛋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螺旋上升,基礎設施為應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應用的創新又促進新的基礎設施向前發展。
聯合廣場風投 USV 曾在 2018 年撰文,用燈泡和電網的關系進行對照解釋:
“燈泡(應用程序)是在電網(基礎設施)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電網來就可以擁有燈泡,但為了讓消費者廣泛使用燈泡,你又需要電網!”
就目前而言,我們更關注應用層敘事。
造一座城市很簡單,但是建立一個城市的生態很難,需要不斷有公司進駐,有居民來生活、消費和投資,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廂情愿“造城”,最后無人問津,成為 To VC 的鬼城。
在偽需求遍地的加密世界,找到一個真正的需求并非易事,在實際解決應用的基建需求前,創建基礎設施是沒有意義的。
越來越多的應用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構建相應的基礎設施,僅以游戲領域為例,智能合約錢包 Sequence 由卡牌游戲 Skyweaver 團隊構建;3A 游戲工作室 Gunzilla Games 構建了一個區塊鏈平臺 GunZ;韓國游戲開發商 Com2u 啟動新的區塊鏈主網 XPLA……
楊寧:以太坊的底層設計有極大的缺陷:今晚,空中網創始人楊寧在“3點鐘區塊鏈社群”表示:自己曾把以太坊和比特幣考下來之后開始研究他們的架構和機制。但后來發現,以太坊的底層設計是有極大缺陷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缺陷是以太坊只有一條鏈,沒有側鏈,它把所有的程序對等的跑在所有的礦機上。這樣一個很耗資源的程序就把所有的礦機搞死。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第二個缺陷,為應對黑客攻擊以太坊虛擬機漏洞問題而設立的跑智能合約每一步都要收gas費。也就是說你想用以太坊來寫一個DAPP,去中心化的應用,你也跑不起。[2018/3/13]
我們期待,“應用-基建-應用”的正向螺旋帶來真正的 Supercycle!
附文:
注:下文是 USV 于 2018年10月發布的文章《 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 》,闡述了他們所認為的Web3 基礎設施與應用的關系。
Web 3.0 社區的一個共識是,我們正處于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階段,現在要做的正確事情是建立基礎設施:更好的底層公鏈,更好的鏈間互操作性,更好的客戶端、錢包和瀏覽器。其原理是:首先我們需要工具,一旦我們擁有這些工具,那么我們就可以開始建立應用程序。
但是,當我們與正在構建基礎設施的創始人交談時,我們不斷聽到,他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開發人員在基礎設施上建立應用程序。現在,如果我們真的處于基建階段,為什么還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呢?
我們的假設是,事情實際上不是這樣發展的,我們不是在一個基礎設施階段,而是處于應用程序—基礎設施周期的另一個轉折點上。
事實上,現代新技術的發展歷史表明,應用程序會催生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不是說我們首先要建立所有的基礎設施,一旦我們有了我們需要的基礎設施,我們再開始建立應用程序,情況恰恰相反。
這成為一個重要話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平臺 ”往往是最大的價值機會(對 Facebook、Amazon/AWS 等來說都是如此),所以自然會急于建立一個主要的平臺來獲取價值。這在區塊鏈網絡中可能更加真實:價值往往在協議層而不是在上面的應用層中累積。
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平臺是從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迭代循環中發展起來的,很少在外部真空中建立。
首先,應用程序激發了基礎設施,然后,基礎設施會催生新的應用。
我們在重大平臺誕生的歷史事件序列中看到的是,首先有一個突破性的應用程序,然后這個應用帶來了階段性的發展,在這個階段中,我們建立基礎設施,使類似的應用程序更容易建立,而基礎設施允許這些應用程序被廣泛的消費者采用。
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在周期中相互促進,而不是不同的、獨立的階段。
例如,燈泡(應用程序)是在有電網(基礎設施)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電網來就可以擁有燈泡,但為了讓消費者廣泛采用燈泡,你確實需要電網,燈泡這個突破性的應用首先出現在 1879 年,然后從 1882 年開始由電網開始跟進。
另一個例子,飛機(應用)是在有機場(基礎設施)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機場就可以擁有飛機,但是為了讓消費者廣泛采用飛機,你確實需要一個機場,所以飛機這個突破性的應用首先出現在 1903 年,并催生了一個發展階段,人們在 1919 年建立了航空公司,在 1928 年建立了機場,在 1930 年建立了空中交通管制。
互聯網也有同樣的模式。
我們從第一批應用開始看:信息傳遞 (1970 年)和電子郵件 (1972 年),然后激發了基礎設施,使信息傳遞和電子郵件更容易被消費者廣泛采用:
以太網 (1973 年),TCP/IP (1973 年),以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1974 年)。
然后是下一波應用程序,即網絡門戶 (1990 年的 Prodigy,1991 年的 AOL)。網絡門戶激發了我們建立基礎設施 (1990 年代初的搜索引擎和網絡瀏覽器)。然后是下一波應用程序,早期的網站,如 1994 年的 Amazon.com,這又導致了一個階段性的爆發,我們建立基礎設施,如編程語言 (1994 年的 PHP,1995 年的 Javascript 和 Java),使我們更容易建立網站。
然后是下一波更復雜的應用程序,如 Napster (1999 年)、Pandora (2000 年)、Gmail (2004 年)和 Facebook (2004 年),這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興起,使其更容易建立更復雜的應用程序 (2004 年的 NGINX 和 Ruby on Rails,2006 年的 AWS),周而復始。
我們在最近的移動應用迭代中也看到了這種模式:首先,我們有一套非常依賴流媒體視頻的流行移動應用。Snapchat (2011 年)、Periscope (2014 年)、Meerkat (2015 年)和 Instagram Stories (2016 年),而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公司正在建設基礎設施,使移動應用程序能夠輕松地添加視頻,Ziggeo (2014 年)、Agora.io (2014 年)、Mux (2017 年)、Twilio 視頻 API (2017 年)、Cloudflare Stream (2018 年)。
這個周期也正確解釋了 Web 3.0 的事件順序。我們從第一個突破性的應用開始,2008 年,BTC 網絡作為第一個區塊鏈基礎設施出現,緊接著,2011 年出現了絲綢之路,作為最臭名昭著的早期加密貨幣應用,這激發了新的基礎設施,如 Sidechains 和 Drivechain (2015 年)、Ethereum 智能合約和 ERC20 協議 (2015 年)、Lightning 閃電網絡 (2015 年),使建立新的應用程序變得容易,以及像 Coinbase (2012 年)和 Metamask (2016 年)的基礎設施,使用戶能夠采用這些新的應用程序。
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帶來了下一波應用程序:代幣/ICOs (2017 年)和早期的 dapp (2016 年的 Rouleth 和 vDice,2017 年的 CryptoKitties),又激發了新的基礎設施:Infura (2016) 和 Web3js 和 Zeppelin (2017)。我們現在正在等待下一個大的應用程序,這將有助于指導下一波基礎設施的發展。
每個主要平臺(電力、汽車、飛機、網絡、移動等)發展的共同主題是,鑒于我們目前可用的工具,我們建立了我們能做的應用。在《好點子從何而來》中,史蒂芬-約翰遜將此稱為 "鄰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你可以打開通往隔壁房間的門,但你不能真的跳過步驟,從前廊打開后門,很難成功構建遠遠領先于應用市場的基礎設施。
每次,從應用程序到基礎設施的周期重復,由于之前循環中構建的基礎設施,讓新應用程序成為可能。例如,YouTube 可以在 2005 年建立,但不能在 1995 年建立,因為 YouTube 只有在 21 世紀初部署了寬帶等基礎設施后才有意義,這發生在 eBay、Amazon、AskJeeves 和我最喜歡的 Neopets 等第一批熱門網絡網站之后的基礎設施階段。
Chris Dixon 和 Fred Wilson 在最近的一期 a16z 播客中談到了這個概念。Chris 有一個來自 dot com 網絡時代的棋盤游戲,叫做 Dot Bomb,用以取笑 90 年代末的愚蠢的網絡公司。而他指出的是,所有 dot com 時代的 “愚蠢 ”想法現在都是價值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需要好幾個”應用--基礎設施“循環周期迭代孕育出的應用,在短暫的一兩個周期內看上去沒有意義。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設施階段的癥結所在,如果我們考慮一個脫離了 現行“基礎設施階段”的應用程序,就有可能在一個投機性的真空中建立過于遠大的目標。我們需要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循環來保持我們的誠實。
隨著每個新平臺的周期越來越多,建立和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的成本也越來越低。在 1995 年建立 usv.com 的成本要比今天的成本高很多個數量級,而今天創建 Web 3.0 應用程序的現金、精力和時間成本要比 15 年后的成本高。
從投資者的視角看,重要的是要區分技術框架和投資框架,前者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建立什么,后者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成為一項好的投資。
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周期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建立應用或基礎設施,但不一定解釋什么時候投資于應用以及什么時候投資于基礎設施。
以電燈泡為例。是的,它們是在電網之前發明的,但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在電網建成之前,卻沒有人賣出大量的燈泡。
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在這個周期中,應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基礎設施在第一位?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有應用程序要求你解決他們遇到的基建問題之前,創建基礎設施是沒有意義的。
你怎么知道你正在建設的基礎設施解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現在建立加密貨幣基礎設施將是一個挑戰,直到有一個突破性的加密貨幣應用程序,其他開發人員想要模仿,并需要更好的開發工具和基礎設施來做到這一點。
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一種說法,即首先我們需要建立偉大的工具,一旦我們有了工具,然后我們就可以建立應用程序。但我們希望表明的是,在其他平臺的轉變中,在有偉大的工具之前,我們能夠建立最初的幾個應用程序(雖然它是更多的現金和時間),然后這些早期的應用程序激發我們建立工具,然后循環往復。
快樂地 Buidl 吧。
作者:深潮TechFlow
來源:panewslab
PANews
媒體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Bress
財經法學
成都鏈安
鏈捕手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Ygritte 隨著 SBT「Soulbound Token - 靈魂綁定代幣」概念的出現以及深入探究.
1900/1/1 0:00:00頭條 ▌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債券將再次推遲金色財經報道,Bitfinex和Tether首席技術官Paolo Ardoino告訴《財富》雜志.
1900/1/1 0:00:00作者:邱騰濤? NFT的應用價值與法律風險應對2021年,被眾多學者稱為元宇宙元年。一個虛實集成,能夠無限擴展、延伸的開放性的未來世界,給公眾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1900/1/1 0:00:00當今的數字身份系統存在明顯的問題:中心化實體控制著我們可以訪問世界的人員和方式,我們因跟蹤太多帳戶而產生密碼疲勞,而控制這些數據的組織是網絡犯罪的巨大蜜罐.
1900/1/1 0:00:00「小金庫杯·秋季運動會」開幕啦~!超多線下運動賦能等你解鎖~!球館免費體驗券、首次上線盲盒玩法.
1900/1/1 0:00:00作者:北辰 去年NFT高調地闖入主流媒體的視野,這要歸功于佳士得拍賣會上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畫作《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900萬美元的天價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