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在數字技術與商業營銷雙重邏輯推演下,科技手段與內容創造、大眾傳播的整合,帶來一種全球化、社會化、易于獲取的全新媒體形式。
數字技術作為行動主體對中國新聞業態的影響,是當下新聞學界研究中國新聞業變遷的主流視角。人與技術的關系成為理解和反思中國新聞場域的新變量。然而,在信息內爆、不實新聞、廣告欺詐等問題層出不窮之時,數字媒體的發展之路并不平坦,反而是挑戰重重。
人民數字FINTECH本文將探討數字化時代社交媒體信息生產傳播面臨的倫理困境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對未來數字信息核鏈式傳播的影響。
數字媒體時代“守門人”角色的淡出
數字技術作為行動主體對中國新聞業態的影響,成為當下新聞學界研究中國新聞業變遷的主流視角。
然而,在民粹主義思潮涌動下,信息內爆、不實新聞、廣告欺詐等事件層出不窮,社交媒體時代的虛假新聞也早已廣為病詬,人們對數字安全、隱私侵犯、財產損失等問題憂心忡忡。
有學者認為,已有的傳播生態和秩序被顛覆,傳統的新聞理念和架構也因此受到極大沖擊,面臨著新聞生產模式、新聞倫理的重建。
互聯網時代的新聞,曾經作為用戶的受眾,正以新聞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的多維身份在新傳播格局中從邊緣走向中心,精英主義立場的專業新聞觀逐漸被解構,何謂“新聞”的定義權重新轉移至用戶手中。相比以往經由傳統媒體把關的“精英篩選”標準,新聞源由“大眾篩選”或用戶“選擇即生產”的方式,降低了用戶對虛假新聞的辨識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聞把關的權威性。
CZ接受FOX Business新聞訪談,聲明“歡迎良好的監管”:1月13日消息,幣安 CEO CZ接受 FOX Business 電視臺的新聞訪談。CZ表示,我們通常歡迎促進創新的良好監管。[2022/1/13 8:46:35]
如此,新聞業傳統“守門人”角色的逐漸淡出是否真能催生、催熟所有公眾,依靠公眾自身媒介素養辨識新聞真偽?這恐怕是個偽命題,讓人細思恐極。
數字傳播方式變革的痛點
在數字技術推廣下,原子裂變產生的鏈式反應也適用于社交媒體傳播中指數級增長的特征。社交媒體時代新聞的核鏈式傳播——“傳播源—激發層—裂變層”的鏈式傳播,加劇了社交媒體平臺虛假新聞的擴散,尤其是一些自媒體為了漲粉,病式的擴散虛假新聞。
圖:社交媒體時代新聞的核鏈式傳播
在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理念和傳播模式都發生深刻變化之時,新聞文體的多樣化也改變了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守門人”的痛點。
1、自媒體新聞轉述的偏差
媒體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進一步消解了虛擬現實和客觀真實之間的界限。互聯網新聞在傳遞過程中,某些新聞細節被選擇性銳化或強化性銳化。在自媒體后續一系列的新聞轉述過程中,新聞信息會因為實驗對象受眾的興趣、態度、文化規范或刻板印象期待,而出現歪曲或被同化等現象。
2、開放性文本“無把關”
聲音 |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區塊鏈等的應用使學術出版的理念等發生巨大變化:據澎湃新聞報道,5月17日,由同濟大學、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協會主辦,同濟大學出版社承辦的“一流大學 一流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同濟舉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作在會上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使學術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載體形式、傳播方式、運作流程、服務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學出版單位要“抓住信息技術革命性的機遇”,善于運用新技術推動科技知識傳播水平的提高,實現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大學、為全社會服務。[2019/5/20]
新媒體是典型的“無中心”傳播,不僅沒有嚴格的審核把關過程,受眾對文本的改造也更為容易。社會化網絡廣泛普及以來,UGC成為受眾接觸的重要新媒體文本形式。
以往的電視報刊文本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經過嚴格把關,帶有特定“意識形態”目的的系統化內容,其主要目的在于潛移默化地讓受眾接受現有制度。而“去中心”、“無把關”、“無邊界”等特點使新媒體的文本更為開放和包容,但也帶來了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和“淺薄化”。
3、輿論“失范”
當終極價值與合法手段兩者之間出現矛盾時,這種現象被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定義為“失范”。從業者若不認可且沒有遵守應當遵守的職業規范和倫理道德,就會造成失范現象。
現場 | 丁來濱:區塊鏈技術構建的媒體可以解決在新聞版權確權等方面的問題: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月9日,2019首屆海南GFIS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峰會在海南海口盛大召開,BIMG全球媒體區塊鏈聯盟秘書長丁來濱進行現場演講,他指出:據百度指數報告,區塊鏈的熱度甩人工智能幾條街,成為近五年以來最被關注的科技概念。在新興區塊鏈資本入局的過程中,包括數字資產、古典資本試驗、自媒體創業者、傳統項目轉型四大方面。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媒體可以解決在新聞版權確權等方面的問題。[2019/1/9]
傳統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引導輿論相對規范有序;新媒體時代傳播主體龐大,自媒體傳播平臺與規范的新聞職業倫理道德的價值觀和立場不一致、兩者發生沖突時,就可能造成新聞倫理失范。且自媒體傳播平臺數量龐大,往往會主導社會輿論的走向。一些自媒體傳播平臺多次聲稱自己僅僅是一個“科技公司”,并不會引導新聞倫理的方向,但其實質正是意識形態中技術至上的工具理性現象,導致新聞倫理偏離方向。
4、多元文本的虛擬化建構
與傳統媒介相比,新媒體傳播更加強調社會關系的虛擬化建構。新媒體能制造全新的情境體驗。網絡空間的文本、圖像、音視頻及三維虛擬空間,為受眾制造了在真實世界中難以企及的新聞感官的奇幻體驗,新媒體情境下的新聞的構建方式更為多元,也為不實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更“便利”的方式。
即時性、空間感、互動性等這些在傳統媒體時代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新媒體時代都已經通過技術實現突破,但在另一個維度上,也讓負面信息病式裂變傳播的特點更為明顯。網民的娛樂共享精神,使得信息在沒有被“證實”的情況下便已經在自媒體上非理性散布。
動態 | 區塊鏈新聞論文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據人民網消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五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長沙晚報新聞論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媒體融合路徑探索》獲二等獎。[2018/11/3]
公共新聞的概念伴隨著自媒體而產生,個性化是其特點,當信源從傳統媒體擴大到自媒體移動端時,缺少把關人的公共新聞中的“熱點”新聞,更需要一個真實、客觀、可溯源的技術把關支撐數字新聞新的生命。
區塊鏈新聞的特性
區塊鏈技術公認的革命性技術,是一種公開的、分布式的賬簿,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其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
雖然區塊鏈技術發端于金融領域,但其“去中心化數字信任機制”卻可以與新聞業域相組合,實現新聞生產過程的透明化和去中心化。新聞通過數字化轉碼與區塊鏈技術組合便形成了區塊鏈新聞。
區塊鏈新聞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呈現的更為客觀的、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數字化新聞。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所有的新聞生產、制作、傳播等皆發生在“區塊鏈”技術場域中,所有的過程皆在區塊鏈程序代碼當中留下痕跡,具有透明可查且不可篡改等顯著特征。
區塊鏈場域中的新聞價值
當突發事件出現時,由于事件本身高度被關注,此時流言最容易產生。網絡大V、意見領袖等自媒體引導者掀起的道德審判,經常是在未厘清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助推輿論朝著主觀判斷而非真實客觀的方向發展。新媒體給人們帶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媒體在碎片化閱讀情境下搶“首發”吸引眼球,以最快的速度蹭熱度增加點擊量。
搜狐新聞客戶端總經理蔡明軍準備離職創業 All-in區塊鏈:近日,坊間盛傳搜狐新聞客戶端總經理蔡明軍準備離職創業,All-in 區塊鏈。蔡明軍是國內早期的linux研究者之一,參與組建了國內最早的linux社團---北京linux俱樂部。2003年加入搜狐,先后負責搜狗垂直搜索、搜狐統一支付系統、股票金融產品等公司重點產品的研發。2011年離開搜狐創業互聯網教育,2013年蔡明軍回到搜狐創建搜狐移動研發部,主導個性化內容推薦引擎和視頻P2P網絡的研發,并于2014年8月起,擔任搜狐新聞客戶端總經理。
此番蔡明軍離職選擇區塊鏈方向創業,背后也很可能是搜狐試水區塊鏈的一次低調嘗試。
有著十幾年互聯網從業經驗的蔡明軍對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和發展趨勢看得非常透徹。
在2月份上海舉辦的2018年全球(上海)區塊鏈應用創業大賽啟動儀式上,蔡明軍曾提出,2018年是區塊鏈行業的分水嶺,18年之前都是以炒幣為主的驅動,催生出全新的Token經濟學。而18年之后,在Token經濟學引導下,區塊鏈的技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進入了區塊鏈應用驅動的起點。[2018/4/24]
區塊鏈新聞用塊鏈式結構與分布式節點算法來衡量勞動價值、維系媒體運作、激發受眾參與、評價新聞產品,促使新聞實踐擺脫無把關人的影響,實現客觀、公正、透明的價值。
1、新聞來源可追溯,新聞生產公開透明
新聞生產流程的透明必然作用于媒體新聞實踐的客觀性,讓新聞逐漸回歸受眾本位,促進新聞價值的回歸。
區塊鏈包括源頭評估、多節點驗證機制分布式存儲結構等,在信息收集、傳播和分享過程中實現了新聞防篡改和可追溯。區塊鏈技術的全程記錄性和公開性則為新聞透明性的實現提供了技術可能。
通過對新聞源頭的追溯標記新聞的可靠性,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在區塊鏈的任意節點上實現對新聞真偽的辨識,全程透明且無法篡改,可以有效打擊虛假新聞。
2、“技術把關”代替“價值把關”
在區塊鏈上發布的新聞不能隨意修改,即便被改動,修改記錄會被全部記錄下來,解決了傳統媒體審稿過程中存在的主觀性強、編輯權濫用等問題,使得內容審核更加客觀。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免去了把關人的把關環節,人們的每次信息傳播都是采寫編發一條流水線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是一個新聞機構。而當所有信息匯聚在公共的新聞公告板時,則所有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全新的新聞機構。
通過這樣的共識機制實現“技術把關”,從而取代過去的“價值把關”,以確保新聞公告板的事實的客觀性。這樣,人們才能由不帶價值偏見的事實得出自己的結論,而不是接觸到帶有價值偏見和情緒化的信息。
3、提升輿情分析和應對水平
在區塊鏈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網絡環境中,任何篡改都會被記錄,任何造假都會被追蹤。這種情況下,謠言自凈機制將發揮作用。最終,信息傳播將保持原貌,輿論環境將趨于透明。輿情分析師可以從數據的數值、發生時間、交易流程、出處證明等細節的記錄上,分析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
例如在今年疫情大爆發期間,利用區塊鏈從節點數據入手,處理數據的地點、內容等相關數據,截取熱點詞匯,在輿情發酵期間便可迅速處理輿情,以最快速度引導輿情,精確掌握輿情的真實狀況,預測輿情走向。
結語
有人說,當技術發展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活新體驗時,同樣也會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造成破壞甚至危害。
但若是恰當地操作技術或使用技術,堅持道德倫理至上,技術可以為受眾服務,而不是受眾為技術所困,在區塊鏈與新聞媒體的跨界中尤是如此。
互聯網時代,在新媒體的主導下社會化傳播中,新聞在技術、資本和權力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許多變化。被譽為“媒介倫理之父”的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教授提出,“真實、人類尊嚴和非暴力是全球媒介倫理的原生規范。”
即使區塊鏈技術與新聞業結合的前景光明,但區塊鏈場域屬于數字虛擬場域,與實體的對應關系并非一一對應,那么就將警惕話語權力上的差異,帶來形式上平等,實際卻并不平等的問題。并且區塊鏈只有機械判斷卻缺乏智能判斷標準,不能判定真理。對于新技術在媒體中的應用,我們也需要有對風險的更明確判斷與警惕,技術應用的克制,技術倫理的約束,對于區塊鏈技術等智能生產力這種新“核能”的安全釋放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束開榮孫彤昕?段世昌?劉海龍:《2019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國際新聞界》2020年第1期,第10頁
王斌:《互聯網新聞學:一種對新聞學知識體系的反思》《編輯之友》2020年第8期,第73頁
劉明洋,王鴻坤.從“圈層傳播”到“共同體意識”建構——基于2011—2018年“十大流行語”的話語議程分析.出版發行研究,2019(09):56-62.
劉鵬,用戶新聞學:新傳播格局下新聞學開啟的另一扇門.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26(02):5-18126.
羅坤瑾.狂歡與規訓:社交媒體時代虛假新聞傳播及治理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02):68-72.
彭蘭.變革與挑戰:智能化技術對傳媒業的影響.信息安全研究,2019,5(11):966-974.
常江.互聯網時代的賦權和權力濫用.青年記者,2019(04):92.
劉明洋,王鴻坤.從“身體媒介”到“類身體媒介”的媒介倫理變遷.新聞記者,2019(05):75-85.
譚天,張春朗.媒體融合與未來媒體.視聽界,2016(01):25-29.
張文娟,宮承波.區塊鏈與未來傳媒生態秩序院一種新的思維觀和方法論.新聞愛好者,2020,000(003):12-14.
趙云澤,趙國寧.區塊鏈新聞的概念、原理和價值.當代傳播,2019(03):47-50.
郭恩強,梁杰兵.區塊鏈對新聞生產的重構——以“透明性”為中心的研究.新聞大學,2019(02):33-42118-119.
作者/?馬迪爾
設計/周亦琪
出品/人民數字Fintech
尊敬的社區用戶: 由于杠桿ETF產品BTC3S的單價跌破10USDT,低于初始凈值100USDT的1/10,ETH3S的單價跌破1USDT,低于初始凈值10USDT的1/10.
1900/1/1 0:00:00昨晚20:00,以太坊2.0啟動創世區塊,階段0正式上線。標志著以太坊開啟了從PoW向PoS的過渡,嶄新的時代已經開啟。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信標鏈將為早期存款者提供Staking獎勵.
1900/1/1 0:00:00研究機構Xangle發現,美國三分之一的受訪散戶投資者感到自己被ICO“欺騙”,或者這些項目向他們隱瞞了信息.
1900/1/1 0:00:00傳統貨幣的瘋狂挑戰者比特幣在3月份跌破4,000美元,如今漲至19,783美元。從長遠來看,現在更多的投資者正在在購買它.
1900/1/1 0:00:00親愛的用戶: DigiFinex將于2020年12月3日12:00(GMT8)上線SKALENetwork(SKL),并開放SKL/USDT交易對交易服務.
1900/1/1 0:00:00一個項目正在建立一個區塊鏈生態系統,以一種新的,合乎邏輯的方式將自由職業者,企業家和商業投資者聯合起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