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史,族群化、社區化、社群化是社會演化的自然結果。
大到家族與村社、宗教與政黨,小到興趣小組與各類俱樂部,都是社群組織形式的呈現。雖千百年來有所異同,但社群的鏈接形式始終變化不大,其以“空間疆界”為第一性原理,依托于血緣、地緣、信仰、經濟、法律甚至槍炮建構起人與人之間小范圍交往的穩定結構。
直到互聯網的出現,這種小而窄的傳統社交疆界才被打破。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自如地產生鏈接,跨越種族國度,突破時空界限,自由溝通交流。但這種鏈接只是拆除了傳統社群的隔墻,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距離和成本,并沒有真正地建立起一種具有黏度、自信任的社群生態,是一種弱鏈接。
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會將這一弱鏈接轉化為強鏈接。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能打破傳統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和價值傳遞的邊界,并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通過Token激勵為社群參與者創造經濟利益,通過共識建立起一同認可的社群信仰。
從社交、社區到社群的進化
雖然社群組織形式誕生已久,但社群概念的興起卻是在互聯網誕生之后。對于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群體聚集現象,人們將其稱為“虛擬社區”。著名社會學家HowardRheingold在他的《虛擬社區》一書中就提出過“虛擬社區”的概念:人們通過互聯網互相鏈接,突破地域限制,彼此溝通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識,形成相近的興趣愛好和情感共鳴,這種特殊關系網絡就是“虛擬社區”。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互聯網世界仍然一直在變。從Web1.0到Web2.0,再到移動互聯;從最初的BBS、博客、微博,到現在的微信及各類社交應用;從基于信息、內容交互的網絡形態,演變到基于價值、精神交互為主要特征的網絡形態。人與人的鏈接內核也經歷了從社交、社區到社群的進化。
1.早期互聯網:社區里的站長與博主
福建省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組:運用區塊鏈等提升食品領域“智慧監管”水平: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會議28日聽取了食品安全“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報告。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網絡餐飲、生鮮電商、直播帶貨等食品新業態暴露出第三方網絡平臺把關不嚴、無證商家入網經營、衛生環境難保證、送餐過程難規范等新監管問題,執法檢查組建議,要加快推進監管信息化智能建設,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食品領域“智慧監管”水平。(福州新聞網)[2020/9/29]
互聯網最初由一群稱為“極客”的技術狂人所創造,他們因對技術的癡迷而自發聚在一起創造了互聯網世界。如今看來,這一舉動本身也頗具社群鏈接的本質特征——基于一定的需求與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而互聯網的爆發也是從社區網站開始的,那時,個人站長盛行,動輒組建社區。天涯、貓撲和西祠胡同也曾經是那個時代的“獨角獸”。
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及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的幻滅,2004年,身為互聯網先驅的奧萊利副總裁DaleDougherty首次提Web2.0概念,一個人人都是創建者的去中心化時代到來。相對于個人站長時代,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單純的“讀”向“寫”及“共同建設”發展;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在這個時代,“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傳播模式并存,RSS、博客、播客、維基、P2P下載、社會書簽、SNS、社區、分享服務等成為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為它打破了站長或編輯人員的信息壟斷,個人價值獲得前所未有的尊重。
然而,在這個時代,互聯網的魔盒也僅僅只是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空間。PC時代,LBS無處施展,西祠胡同、19樓、博客天下及那些以××地名打頭的QQ群,也只能滿足那些充滿著荷爾蒙氣息的70后、80后最初探索世界的夢想。互聯網世界發展到像加拿大思想家麥克盧漢所說的那樣——成為身體器官延伸的一部分,其實是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后。
2.移動互聯網:
社群崛起2008年7月11號,iPhone3G正式發售,預裝iPhoneOS2.0和AppStore;2011年1月21日,微信發布了首個版本1.0。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以前所未有的滲透力,直接越過蠻荒的田野,迅速占領廣袤的大地。許多農村家庭連電腦都沒摸過,就直接通過手機微信與地球另一側的人互通音信。
2020《區塊鏈助力復工復產:企業融資與數字消費》商業報告正式發布:據官方消息,近日,由鏈投工場、超鏈資本、BitDesk、極客蝸牛及五瓣科技共同發起,聯合部分鏈投智庫專家、行業財經媒體、技術應用專家以及國家級協會專委會聯合出品的《區塊鏈助力復工復產:企業融資與數字消費》商業報告正式發布。
據了解,商業報告中分析了疫情以來的全球經濟形勢、總結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列舉政府出臺的措施。并且報告結合區塊鏈自身技術特點和風險控制要求,探討區塊鏈技術如何在資金流和上下游產業鏈數據流轉等方面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讓區塊鏈技術賦能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傳統行業轉化原有固化思維模式,走出優化后的融資新思路。[2020/6/11]
此時,移動智能終端成為人們一個延長的“器官”,信息溝通、支付、娛樂、社交都在上面一攬子解決,慢慢形成了以社群為依托的市場,如各類微信群、公眾號。也有人將社群做成了“小范圍的集市”,做起了廣告,賣起了產品。
如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飛速發展。與此同時,盡管許多人不愿意承認,但發端于2008年中本聰一篇論文的區塊鏈技術,也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成為今天最為火熱的話題。
3.社群vs.社交vs.社區
社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社交。互聯網社區是在社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鏈接形成的,以內容、話題、興趣為中心的群體組織。隨著技術的演進和時代的發展,如表22-1所示,社群靠制度化管理,輸出面向定向群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交叉連接的關系等特點,都使社群取代社區不可避免。
相比于社群,社區重度依賴管理者組織,采用集權化管理,輸出無特定群體,個體進入社區主要目的是獲取內容,并無社區歸屬感,人與人之間是通過興趣愛好建立起來的散點狀弱關系……這些都為社區的衰落埋下各種隱患,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①社區疆界與體系封閉,為其衰落埋下了隱患。基于社區的鏈接,疆界過于明顯,社區之間各大中心結點無法自由互通。
聲音 | 交通部副部長:中國物流業要積極參與區塊鏈等服務:據人民網消息,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未來中國物流業將堅持全面開放發展,要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區塊鏈等服務,加強與國際優秀企業的合作,更深入地參與國際競爭。同時,堅持安全、綠色發展,努力提高物流全過程的綠色化、低碳化,以綠色物流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2018/11/9]
②社區未能形成穩定的共識和統一的信仰,使社區極易被新興物種所取代。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去中心化的集群社區,穩固的社區需要人格化的信仰中心。
③社區未能形成穩定的利益鏈接,這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任何事物的長盛不衰,除了精神層面的情懷綁定,還須有經濟層面的利益機制。否則,“何必曰利”的一群人在精神激勵下轟轟烈烈一陣之后,隨著年齡和激情的消減,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社區后繼乏人,衰落不可逆轉。
區塊鏈與社群經濟的價值重塑
1.社群的本質:自由與民主
人對自由的向往,催生了更高維度的社群。在社區基礎之上,社群基于某種利益、價值、情感、信仰而實現自組織、自運行,個體進入社群可以獲得人脈、建立信用,滿足歸屬感和安全感等需要。
社群本身是和社區相互依存的。只不過,隨著社交工具的日趨多元,社群必然從一個獨立的社區內走向整個互聯網,從“社區下的社群”演變成“社群化的社區”,QQ群、微信群、SNS、論壇、微博、公眾號等都可以成為社群的生存平臺。這樣一來,社群成員并不依存在同一個固定的社區平臺之上,他們可以是散布在各個平臺之內的獨立個體,被同一個信仰統一體鏈接集中在一起,然后在各個社群工具之間來回交叉互動,形成一個松散型的社區。
場景即產品,產品即社群。社群一旦形成,其商業價值就不可小覷,社群成員為產品而埋單,這比社區單純依靠第三方付費的動力更為堅實。如圖22-1所示,社區是一群人的松散聚集,社群是人、事、物在場景中的鏈結。
阿里首席人力官:區塊鏈、量子等技術創新有無限可能: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童文紅日前表示,阿里巴巴與想做的百年企業來比還只是一個19歲的孩子,面臨著非常多困難。外部區塊鏈、量子等技術創新帶來無限可能,未來怎樣跟產業結合,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誰都無法預測,阿里也面臨著從平臺到生態的挑戰[2018/4/24]
2.社群的痛點
盡管社群的出現,具備社會網絡、人際關系、心理上的深層基礎和文化動因,然而在傳統的以信息傳播為主的互聯網時代,其痛點仍然堅不可摧。
通觀以往的社群,大多都由少數人充當優質內容提供者,極少數人充當社群管理者和投資者,多數人僅僅作為內容獲取者。
社群參與者的大部分只能在其中尋找存在感與歸屬感,而社群建設、利益分配、價值發展不可能惠及每個人。進一步說,社群的價值是在少數人與極少數人之間產生的,然后通過絕大多數參與者進行分享和傳播,但最后的收益則是在少數人和極少數人之間分配。這樣,價值流與收益流就封閉在一個小范圍內。
亦即說,社群是基于社區的升維,然而受限于傳統的技術,并未擺脫中心化的架構設計和內容安排,無法在人人參與和人人獲益的場景化體驗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價值再造,無法完美解決社區在實現自由和民主之路上的三大痛點:
①邊界和機制;
②利益和價值;
③共識和信仰。
3.區塊鏈下的社群構建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讓人眼前一亮,仿佛使人抓住了一把打開社群經濟新殿堂的鑰匙。
區塊鏈網絡乘以網絡、信任構建信任、價值無限傳導等特點,與社群的網絡鏈接形態本質上是相通的。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在鏟除社區痛點、為社群建設和持續發展方面帶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
打破邊界
區塊鏈的鏈接機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傳播和價值傳遞的邊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實施全網絡節點的共同記賬方式,網絡越復雜,節點越多,區塊鏈網絡就越安全,價值就越大。這種鏈接在社會經濟特征不同的個體或群體之間發生交互,它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并打破邊界,使參與者的貢獻成為價值,其參與者越廣,價值也就越高。社群所有人的共識、所有人的信任、所有人的參與,是其價值產生的基礎。
中國氣象局:聯合國利用區塊鏈技術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氣象局昨日轉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官網文章,文章中提到:“在具體的應用實踐中,我們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強對氣候行動影響的監測、報告和驗證;提高氣候行動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成本效益;建立氣候行動參與者之間的信任;讓氣候行動的激勵機制惠及最不發達國家。區塊鏈可以用于改進碳排放交易系統,推動清潔能源貿易,增強氣候資金流,更好地跟蹤和報告溫室氣體減排量并避免重復計算。”[2018/3/16]
Token激勵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資產Token化,讓權益具備更高的流通性,照顧了參與者的利益訴求,也滿足了資本世界的發展邏輯。參與者手中Token的價值取決于整體的網絡價值,人人參與,人人互信,才有分布式點對點的投入,投入越多價值越高。相反,越不被信任的區塊鏈網絡,越是一文不值。這種基于網絡疊加幾何數發展的形態,滿足了信任的需求,也促進了社會資本的進一步凝結,因而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獲得經濟上的利益。
建立信仰
區塊鏈價值傳輸的協議網絡是基于共識算法開發的,它在每一個節點之間建立了一種普適的信仰。這更像是自由經濟模式下的物物交換,是共識主動性文化體系下的產物,這與基于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的信息互聯網以信息換取信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作為社群成員之間的鏈接,具有從價值共識到精神信仰的一貫性,他們對于社群生態的態度,也從最初級的認同、服從,上升到主動維護和誓死捍衛。
4.區塊鏈重塑社群經濟
在傳統的社群經濟中,價值是由極少數人創造的,普通用戶沒有持續動力參與價值創造。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Token融入傳統的社群當中,個人角色發生了顛覆性的劇變。
從“打醬油”到利益持有者
無論你是創作優秀內容,還是推薦優秀內容,抑或是做社區管理者,甚至你就是“打醬油”,系統都可以用Token作為獎勵,獎勵的多寡,由系統機制和共識算法決定。Token的價值是和社群的價值綁定的,也就是說社群產生的價值越大,Token價值越高。用戶的角色不再僅僅是平臺使用者,也是平臺的利益持有者,天然希望平臺發展良好,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的行為模式,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從消費者到投資者的身份轉變。
從社群參與者到管理者
傳統的投資模型中,持有某公司部分股權,并不代表就能享有該公司的管理權。但Token的出現,通過共識約束的參與機制下,社群參與者天然地具備社群管理的機會。參與的邏輯是,在某個特定的具體方向上,社群參與者通過研究、宣傳、制造影響力,并申請該板塊的創建權和管理權。本質上,能否得到管理權并不在于持倉該幣的多少,而在于在該項目中的影響力大小。
從管理者到廣告運營商
以國內某加密貨幣社區為例,主題版塊是管理經營的一家“店鋪”,版塊的人氣越旺,則版塊頂部的廣告價值越高,因此管理組能夠獲得的收益也相應越多,這就會促使其他版塊的管理組也競相效仿,以生產更為優秀的內容。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帶來了真正的民主自由,使“個人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每個參與人都能夠獲得相應回報,極大地縮短了從付出到收益的反饋過程,建立了一個“付出——收益——再付出”的循環的生態。進一步說,區塊鏈的應用和Token的出現,改變了價值流與收益流,使普通用戶也能夠創造價值、獲得收益,這樣就使價值流和收益流的小范圍閉環得以打開,讓更多的參與者能夠付出并得到回報。
鑒于這種優勢,社群向參與者賦能,參與者通過工作量證明,獲得相應回報。其不僅可以獲得價值,更能展示自己的價值,進而獲得收益并公平分配。價值和風險共擔,真正實現用戶與社群的良性互動。
超級社群形成的區塊鏈文明
如果說以TCP/IP協議為基礎的信息互聯網的出現迅速降低了人類的交往成本,那么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互聯網則正在使人類組織的橫向革命從生產領域擴展到人類社會的其他領域,并遲早會將我們每一個人大腦內部的思維網絡并入那個無比擴展了的外部網絡,從而徹底改變人類傳統的“主體—客體”認知模式。而這一改變,將從超級社群開始。
1.超級社群
社群起于人們對存在感、歸屬感、自由感的追求。在此基礎上,區塊鏈技術為社群參與者創造經濟利益提供了天然條件,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成員對社群的認同。
同時,由于區塊鏈模式下的社群網絡形態,具有網絡乘數的效應,這也就意味著,社群間可以打破疆界、廣泛聯結,進一步拆除傳統社群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隔墻。
正如帕拉格·康納在《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一書中提出的,隨著全球性超越主權的分權與聚合,城市與城市群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城市的轄區邊界和管理邊界,將因生產要素和文化的衍生而變得越來越弱,隨之產生的將是超級城市。反觀近年來社群間的共生與發展,聯盟化的“超級社群”也在慢慢浮出水面。其表現形式有以下兩個方面。
①體量巨大的社群,將通過社群賦能,內部裂變,形成亞群。這種以“內部賦能”為前提的亞群的出現,就如時下流行的“內部創業”或大企業中的生態企業,是一種良性的裂變,并使生態變得豐富多元,活力非凡。
②社群與社群之間,也可以通過技術與合約,達成共識,互通有無。引入Token機制后,生產關系的改變不僅會發生在社群內部,社群與社群之間的協作關系也將被改寫。社群之間的聯盟模式,各Token可以相互兌換,為一些在社群之間具有需求轉化的參與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切入途徑,同時達到各個社群之間的互補效果。比如比特幣、ETH、EOS,代表的是三大不同社群的“Token”,他們之間的互換和流通,相當于價值上的互換。未來,此類互換將越來越多,分工協作也會越來越頻繁。
2.區塊鏈文明
依托于群內賦能和群際流通,超級社群和社群聯盟將成為未來一大顯性趨勢。這一趨勢,將大大促進現有文明組織形態的變革,加速區塊鏈文明的形成。
傳統的文明組織中,國界線表示國與國的隔離。不同政權強調本國的國土主權,限制人員、資本、資源、技術的流動,而在互聯時代,國家必須選擇與其他國家、其他區域連接,連接的力量超出了和軍事的力量。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一方面全球不同主權國家之間通過修建基礎設施,打造供應鏈,實現資源、生產、服務、消費的連接;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進行權力角逐,新的貿易戰和軍備競賽此起彼伏,到處充滿了貿易屏障和防火墻,全球各地都是深溝高壘。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通過重塑社群,使超越主權障礙成為一種可能。區塊鏈技術促進獨立社群的發展壯大,這是區塊化的強化效應,也是社會網絡強聯結關系的體現。真正高維度、高價值的社群,并不止于滿足社交需求,而是提供基于信任的身份認同,以及對場景需求的滿足。同時,社群通過群內賦能和群際流通,共享資源和繁榮。
結語:人類文明組織形態的新變革
人類交往活動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規模與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
從宗族到黨派,從社區到社群,人類交往的組織形式在不斷突破時空界限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建立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信任,并在這一過程中改變人類社會,不斷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協作與交換。
而區塊鏈技術下超級社群的出現,將會再一次促進人類文明組織形態的新變革。其分布式、去中心、共識機制等特點,將重塑新社群經濟,改變參與者的角色和身份,使社群接近自身本質——存在感、歸屬感,亦即民主和自由。
一方面,超級社群使價值流與收益流得以打開,從而惠及所有用戶,真正實現了社群與用戶的共贏成長。另一方面,它回歸了民主精神,為馬克思所預言的實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提供了技術條件,但由此帶來的人類文明組織形態層面的變革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超級社群是對區塊鏈模式下社群網絡形態的一種預判,對于這樣一種預判你是否認同?有人說,雖然區塊鏈社群一開始是由Token進行綁定的,但最后將由信仰來綁定。對于這一說法,你又是怎么看的?區塊鏈文明之下的社群最終會如何演變呢?
Tags:區塊鏈SNS比特幣區塊鏈工程專業學什么區塊鏈存證怎么弄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SNS幣SNS價格比特幣中國官網聯系方式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比特幣最新價格行情走勢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加入我們哦,我們下期再見比特幣(BTC)是市場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Binance和Coinbase提起訴訟后出現復蘇跡象后,目前正在橫盤整理.
1900/1/1 0:00:00比特幣價格從30,200美元開始下行修正。BTC目前交易價格接近之前的突破阻力位29,400美元。比特幣正在修正漲幅并低于29,800美元的水平.
1900/1/1 0:00:00EOS價格在低于0.90美元支撐位的看跌區域交易。價格現在低于0.89美元和55個簡單移動平均線。在EOS/USD貨幣對的4小時圖上,一條關鍵的看漲趨勢線正在形成,支撐位在0.8760美元附近.
1900/1/1 0:00:00根據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VitalikButerin的說法,以太坊網絡需要經歷三個關鍵的轉變。它需要在項目對普通用戶變得“全球無需許可”之前發生.
1900/1/1 0:00:00隨著以太坊升至歷史新高,獲利回吐的投資者可能正在享受,而一些人則等待價格調整以增持。畢竟,價格修正和底部是加密貨幣固有的,包括以太坊.
1900/1/1 0:00:00不可替代代幣(NFT)行業在過去一年中一直是創新和增長的中心,但隨著2023年中期的臨近,該市場正顯示出成熟和變革的跡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