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及周邊行業的發展兩級分化嚴重,從法律層面看,一方面是合規項目在網信辦持續進行區塊鏈技術備案;另一方面通證領域涉訴涉刑案件不斷發生,圈內知名人物被帶走調查甚至刑事拘留。
一、區塊鏈項目,備案持續進行
對于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備案,主要依據是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布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具體而言:
1.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內容豐富。
區塊鏈信息服務,是指基于區塊鏈技術或者系統,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部門規章所規制的“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向社會公眾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主體或者節點,以及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主體提供技術支持的機構或者組織。所稱“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是指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
聲音 | 肖颯:目前這一波區塊鏈熱“小陽春”并不會洗白“幣圈”的灰色地位:據北京商報報道,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辦案經驗上講,每年年關都是各省市執法機關很在意的“時間節點”,年底將至,對于轄區內的虛擬幣交易所及周邊行業進行摸查,也有合理性。在目前這輪清理整治行動中,打擊重點預計還是會集中在集資詐騙、非法經營等罪名,對于地方上中小型涉幣交易所的打擊可能會是“首選”。目前這一波區塊鏈熱“小陽春”并不會洗白“幣圈”的灰色地位。虛擬貨幣交易所、項目方、導流方等,應當了解執法機關的意圖,不應頂風作案,且不能趁著倡導區塊鏈技術大發展,而試圖發幣融資以充盈自己的“小金庫”或為發幣融資提供幫助,應當理解到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當性,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2019/11/18]
2.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監管者是全國網信辦系統。
聲音 | 肖颯:專門進行比特幣撮合交易和賺取差價的行為 可能涉嫌違法犯罪:中國銀行法學會理事肖颯發文稱,如果將比特幣當做一種類金融產品,以此為業,專門進行撮合和賺取差價的行為,有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建議某些“交易所”“平臺”“社群”等能夠考慮到觸及紅線的重大法律風險,在中國境內逐步減少相關業務,同時,對于團隊關鍵人物進行程序法和實體法的輔導。除比特幣、以太坊外,其他一些主流幣或者非主流的ICO、STO而來的虛擬幣,法律界將其認定為非財物,也就是說在某些案件中,可能會認定為侵入計算機系統或者其他數據權類的違法犯罪。[2019/3/7]
其中,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范圍內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監管執法工作;省、直轄市、自治區網信辦負責本轄區內區塊鏈信息服務監管執法工作。
3.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重大。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應當具備對其發布、記錄、存儲、傳播的即時和應急處置能力,技術方案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范。
聲音 | 肖颯:盜取、騙取ICO代幣是否構成犯罪與幣價掛鉤:12月20日消息,律師肖颯在其公眾號上發表題為“盜取非知名‘虛擬幣’,也構成犯罪嗎?”的文章,最后得出結論:盜取、騙取ICO代幣,是否構成犯罪,其實直接與幣價掛鉤,“山寨幣”“垃圾幣”沒有刑法保護的必要,因此,盜取、騙取這些代幣,不應該構成犯罪。如果該虛擬幣雖然出身違法行為,但是具有相當的市場價值,則盜取、騙取行為可能會構成犯罪。[2018/12/20]
4.新產品安全評估機制。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開發上線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網信辦進行安全評估。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
聲音 | 肖颯:區塊鏈技術對固定證據‘真實性’有重要作用 但不能單純依賴:據鳳凰網報道,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表示,我國司法領域對于‘證據’的態度開放,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存儲技術’具有不可逆、不可篡改等特性,對于固定證據的‘真實性’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雖然區塊鏈技術本身對固定證據有優勢,但真實世界里發生的事件,不能單純依賴區塊鏈技術,例如航空保險理賠糾紛,是否發生空難本身很難被區塊鏈完整記錄下來,很多時候是‘人為’地記錄在鏈上觸發‘共識機制’,因此,在證明某一行為是否真實發生時,還是需要傳統的書證、電子數據、物證等。[2018/9/10]
5.備案程序和時間。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通過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服務提供者的名稱、服務類別、服務形式、應用領域、服務器地址等信息,履行備案手續。變更服務項目、網址等,在變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辦理變更手續。中止服務的,在中止服務30個工作日內辦理注銷手續,并作出妥善安排。
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網信辦在受到備案人提交的備案材料后,材料齊全的,應當在二十個工作日內予以備案,發放備案編號,并通過備案系統向社會公布備案信息;材料不齊全的,不予備案,在二十個工作日內通知備案人并說明理由。
6.日志保存機制。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使用者發布內容和日志等信息,記錄備份應當保存不少于六個月,并在相關執法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7.第十九條明確“法益值得刑法保護”。違反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可能會成為某些刑事罪名的前置法。
二、區塊鏈行業,違法案件頻發
一方面,區塊鏈有關的法律規范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幣圈的刑事案件層出不窮。
我們首先來談一下剛二審判決的plustoken案件,本案被告人的行為模式:第一,利用“數字貨幣增值功能”獲得利息,第二,通過“拉人頭”獲得獎勵,最終非法籌集加密資產總價值超過42億美元,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在案被告人組織領導傳銷罪成立,并將查獲的數字貨幣全部“沒收,上繳國庫”。不少吃瓜群眾,對于為啥數字貨幣被沒收而沒有返還給參與人感到奇怪,根據我國刑法第64條規定,對于涉案財物的處理是分類的,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但是對于用于犯罪的“工具”、違法所得,還是要予以追繳的。本案最終判決的罪名為刑法第224條之一組織領導傳銷罪,此罪名規定在我國刑法“擾亂市場秩序”一節中,說明其保護法益是國家認可的市場秩序,非而個人財產,虛擬幣在本案中屬于犯罪工具,其孳息屬于違法所得,兩者皆應被追繳而非返還。當然,作為參與傳銷的群體,兼具嫌疑人和受損者的身份,但不能被認可為刑法意義上的受害人,對判決結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到法院進行反饋,但以現有法律規范和證據條件看,參與傳銷的人實質上自身就存在違法行為,因而很難獲得賠償。
再來談談近期發作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數字貨幣的特性使其成為犯罪分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常用工具。
1.上游犯罪的行為人利用幣圈的不記名與去中心化的特質,將犯罪所得收益用于投資幣圈私募,從而換取各類具有法幣價值的虛擬貨幣,并實現財產向境外的轉移。
2.許多幣圈平臺存在提供法幣與虛擬貨幣兌換的業務,或是存有介紹法幣與虛擬貨幣兌換平臺的業務。前者行為屬于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涉嫌非法經營罪,而后者則可能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幫助犯。
3.明知或應當知道他人買幣的錢是“黑錢臟錢”還欣然接受,并撮合或售賣虛擬幣,從中獲取收益,這種行為也可能涉嫌犯罪。
颯姐特別提醒:2021年將出現,與反洗錢相關的很多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必將引發辦案機關的專項行動,也就是說反洗錢類案件將于明年大量出現,請大家務必重視,不要以身試法。
三、寫在最后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雖然受到國家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鼓勵,但技術是好的,很多對法律不夠敬畏的創業者把好技術給用歪了。賺快錢的思維充斥著行業發展的早期,直到現在還有余味。
我們樂見更多底層過硬的技術落實到服務實體經濟中來,我們也發現監管科技的發展穩步前進,無論未來監管沙箱落地還是法律空間擴大,我們都相信區塊鏈技術及其周邊行業會有更光明的前景。本文只是想提醒大家,法律是創新的底線,刑法是創新的紅線,切莫被一時熱情和鼓舞沖昏頭腦,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春天總會來的......
關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起點的討論,幾乎總是會以一場激烈的辯論告終。一些人認為,十年前比特幣的發明標志著它的開始,因為加密貨幣是第一種點對點數字貨幣,代表了DeFi的概念核心.
1900/1/1 0:00:002020年,區塊鏈與加密行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洗禮,既感受了“312”暴跌的驚險,又體驗了一路突破2w美元大關的刺激,還有一波疫情下的行業創新不斷展現——這一年有太多感慨、太多變化.
1900/1/1 0:00:00根據DappRadar的一份報告顯示,DeFi項目將成為2021年加密經濟的基礎。到2020年為止,DApp的交易量已經超過2700億美元,其中95%屬于以太坊的DeFi生態系統.
1900/1/1 0:00:00《覓新》是金色財經推出的一檔區塊鏈項目觀察類項目,覆蓋行業各領域項目發展情況,具體設計到項目概況、技術進展、募資情況等,力圖為您呈現熱門新潮的項目合輯.
1900/1/1 0:00:00算力挖礦市場的吸引力 從比特幣誕生以來,挖礦就是加密領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管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算力挖礦,還是如今逐漸興起的PoS質押挖礦,又或是DeFi的流動性挖礦,挖礦都是支撐加密領域持.
1900/1/1 0:00:00在2020年5月,以太坊網絡上出現了所謂的 “黑色星期四”:以太坊變得過于擁擠,以至于MakerDAO無法按照預期進行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