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2020年二季度Dapp市場報告》所述,加密藝術品市場從2019年底進入活躍狀態,SuperRare,、KnownOrigin和MakersPlace這三家加密藝術品平臺總交易額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26.7萬美元增長到2020第二季度的84萬美元,連續兩個季度增幅超過50%。
除此之外,新推出的加密編程藝術平臺AsyncArt的總交易額也超過了22.2萬美元。目前各平臺有超過2,000余位藝術家,接近3,000名收藏者。
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現在被更多的人關注,加密藝術這個小眾圈子正在逐漸擴大。雖然從交易量上看,加密藝術仍只是整個加密領域的冰山一角,但結合近期加密藝術交易額增長速率的突飛猛進,也許下一個加密領域的浪潮就會由它掀起。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藝術也始終小眾。
普通人接觸藝術頂多是看看展覽或是上課聽老師講,很難接觸到藝術收藏領域,而富人圈子卻熱衷于以天價拍下一件藝術品。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欣賞,但能將它作為展示自己財富的手段,似乎藝術收藏已經被富人所壟斷,畢竟人們只有在物質富足后才會去填補精神的空洞與虛榮。
那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藝術能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呢?
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藝術都應該有所突破。
在思考區塊鏈技術能夠藝術帶來些什么之前,不妨先來對藝術做一個簡單的定義。19世紀英國的著名作家約翰·羅斯金曾說:「偉大的民族在這三件手稿中寫下它們的自傳,這分別是行為之書、語言之書和藝術之書。如果不讀其他兩本書的話,其中的任何一本都無法讀懂,但三本書之中只有最后一本是值得信賴的。」
藝術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因為它囊括了宗教、價值觀、社會歷史、禁忌崇拜、興趣愛好等等各個領域、各式各樣的內容。正如藝術學者王瑞蕓老師所說,藝術所反映的,是人在不同地理氣候、不同生產方式、不同社會結構中形成的不同的心思和觀念。
這些在其他領域也許會有所遮掩,但是在藝術中卻會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因為在藝術世界不存在現實生活中的約束,所以藝術有著更高的可信度而且藝術的內容浩瀚無垠。
舉例來說。
原始人把對捕獵的美好愿景變成壁畫繪制在石窟中;古埃及人對神和法老十分敬重,認為從一個角度主觀地繪畫或雕刻會顯得他們的身體殘缺,所以他們的藝術是刻板的、精簡的;希臘人的哲學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于是無論是畫作還是雕塑都充滿煙火氣與澄澈;好戰尚武、嚴謹的羅馬人繼承了希臘藝術,并將其演化得更為寫實與尖銳;戰爭、混亂的中世紀,價值觀建立與基督教,于是誕生了嚴肅而浪漫的哥特風格與騎士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逐漸擺脫教會神權的束縛,所以藝術作品中也能看出當時的藝術家們對于「人」的展示的迫不及待;誕生于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巴洛克藝術最有代表性的特點便是奢華與動感;在工業革命后科技飛速發展,從而造成了污染等社會問題,那時的人們開始反思自己創造的文明,于是才誕生了浪漫主義……
NFT加密藝術交易平臺CryptoArt.Ai完成240萬美元機構輪融資:據官方消息,亞洲NFT加密藝術交易平臺CryptoArt.Ai宣布完成240萬美元機構輪融資,該輪融資由DFG、WaterdripCapital、KirinFund領投,SignumCapital、SoftBankSingapore、imTokenVentures、AU21、ConsensusLab、DamoLabs、Gate.ioLabs等20余家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參投。
據悉,CryptoArt.Ai是目前亞洲去中心化NFT加密數字藝術交易平臺,集NFT生成、銷售、拍賣、收藏、轉讓為一體。[2021/7/23 1:11:25]
可見,自古以來,每一次時代更迭或經歷動蕩總會讓人們對世界產生更新的看法與觀念,而每一次觀念的更新都會帶來藝術的進步。
為了藝術而藝術的創作相比于觀念的表達總是平淡且無趣的。這也是為什么達芬奇的《救世主》拍賣價高達4.5億美元,而同樣風格甚至是同樣內容的當代畫作只會被當作裝飾畫在某電商平臺賣到幾十塊錢。除了畫作的時間價值和達芬奇的名人效應對價格的影響,它們的區別就在于這究竟是人觀念的表達還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有人說藝術是無價的,不可以用價格衡量。其實從某種角度而言,在早期,藝術品的價格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其價值。
不難理解,如果人們認同藝術品所傳達的價值、所表達的觀念自然會愿意用超過購買裝飾畫的價格購買,如果很多人都想要則采取價高者得的方式,也就成為了如今的拍賣。不能說沒有獲得人們認可的藝術品毫無價值,但可以說在那時得到人們認可的藝術品一定是有價值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的藝術品逐漸變成了富人階級用來展示財富的工具,除了少部分收藏家仍然會深入探討藝術品要傳達的價值外,更多的拍賣者只是希望通過高價買下一幅畫展示自己的財力,或者是通過收藏一幅享譽世界的藝術品來打入更高層的圈子,對藝術的欣賞越來越不純粹。這也就造成了普通人難以參與到藝術之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認為藝術是遙不可及的。
同時,作品經常拍賣出天價也讓一部分人選擇偽造藝術品來獲取高昂的利潤。藝術圈子進一步的縮小以及公信力的下降給本就窘迫的藝術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而說到區塊鏈,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而了解區塊鏈的那一小部分人基本都在關注各種加密貨幣,畢竟相比于藝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財富,能實打實拿到手的利益才更吸引人。
不過隨著SuperRare,、KnownOrigin、MakersPlace等平臺的推出與發展,似乎普通人與藝術的距離被拉得更近,一些在平臺展示的藝術品售價僅僅不到0.1ETH,這也讓普通人有能力將其收入囊中,也讓普通人重燃對藝術的熱情。
有不少文章已經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將會給藝術領域帶來的幫助,而近期加密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增長似乎也在印證著這一點。但更加理智地思考一下,有一個疑問是:區塊鏈技術對于藝術來說真的有百益而無一害嗎?為此,律動BlockBeats與加密藝術家劉嘉穎以及?BCA創始人孫博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作品溯源與確權問題
這是被提及次數最頻繁的問題。
《金融時報》報道北京UCCA Lab加密藝術展:《金融時報》對北京UCCA Lab(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加密藝術展進行了報道。據悉,UCCA Lab在3月26日至4月4日舉辦了加密藝術展。[2021/4/6 19:49:06]
律動BlockBeats:的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畫從藝術家創作出來后經歷的每一次交易以及每一位曾經的擁有者與現任擁有者,并且每一次交易藝術家都可以獲得收益。但是我們又該如何確認那幅畫作真的是由那位藝術家創作的呢?
雖然目前SuperRare等大的藝術品交易平臺只能通過內部邀請來入駐成為藝術家并發布作品,但之后或者是目前一些小平臺,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入駐成為「藝術家」并上傳作品,該如何確認這些作品真的是他們原創呢?如果他們是拷貝其他人的作品之后發布到其他平臺上,又該如何監督呢?如果要打通所有平臺的數據,在上傳作品時進行對比篩選,在面對未來海量藝術家與作品,如何確保沒有誤差且能準確識別出每一件非原創的作品?
如今的藝術家們對「盜版」、「偽造」等等深惡痛絕,一是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創作成果在不經允許的情況下被人偷偷拿去牟利,需要靠藝術謀生的藝術家們很可能會失去收入來源;二是如果盜版行為得不到遏制與監管,所有人都靠這種方式賺錢,則會對藝術本身帶來巨大傷害。
其實現在的藝術家們也在面臨著這個問題,以音樂為例,每一天都有無數人從YouTube等網站下載國外音樂人的編曲作品等發布在國內音樂平臺為自己牟利,電商平臺上也有無數家店鋪在販賣著盜版采樣包,雖然這些是在鏈下的非法行為,但是在鏈上,如果不能及時推出足夠有效的監管措施,這些類似的行為只會變得更多。
而且,尤其是對于藝術畫來說,數字化之后的圖片在網絡上可以被輕而易舉地下載、傳播甚至是使用,大概只有那些有著濃厚藝術情懷的人才會愿意支付高昂的費用購買吧。
劉嘉穎:區塊鏈只能做到溯源,沒有辦法做到確權。
單從NFT這個區塊鏈藝術類型上來看,作品第一次上鏈時,可以讓所有人知道這是你發布的,但無法確定這是藝術家本人創作的。
從本質上來講,虛擬世界和現實物質世界無法完全打通,比如我有一幅畫了一半的實體油畫,我朋友幫我掃描電子圖像并發成了NFT,然后我繼續畫完了這幅油畫,這個線上的NFT半成品圖像跟我線下這幅完成的繪畫是脫離的。
第二種類型是藝術品使用區塊鏈的本質特性來創造的,本身作品就在鏈上,比如我最早創作的《多多益善》,以及最近創作的《小目標》,這兩件作品一個是使用智能合約來創作的藝術品,一個是使用Defi機制來創作的藝術品,它們都是離開區塊鏈之后就無法存在的藝術作品,這種類型的區塊鏈藝術品的同樣也是可以溯源,但是依然無法確權。
劉嘉穎,《多多益善》,2019
目前我覺得對確權有一些幫助的方式是區塊鏈藝術品使用藝術家個人的ENS賬號來發,比如我的作品會使用CryptoZR.ETH這個賬號,并且我的Twitter賬號上也會標明CryptoZR.ETH,在社交媒體上同步發布我的作品,通過用社交媒體背書的方式,來關聯起創作者的以太地址,通過地址創建的智能合約就可以關聯到作品。
全品類加密藝術NFT平臺BCA完成2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據官方消息,BCA(BlockCreateArt)及旗下全品類加密藝術NFT交易平臺BCAEX獲2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分布式資本和Zonff Partners領投,水滴資本和多位天使投資人跟投。BCA(BlockCreateArt)是集加密藝術創作、交易、投資收藏和加密文化教育輸出為一體的全品類加密藝術NFT平臺。BCA加密藝術生態圈的構建是以BCAEX(去中心化NFT交易平臺)為中心點,BCA Studio(加密文化IP工作室)、BCA Gallery(加密藝術策展)、BCA Display(前沿終端展示)等業務版塊輻射全局。BCAEX從2020年10月上線至今,已覆蓋16個國家及地區,已簽約225位藝術家,平臺擁有5萬全球用戶。BCAEX將著力于支持多鏈、支付形式多樣性、藝術作品多樣性和網站以及手機終端的迭代升級。
BCA創始人孫博涵表示:“天使輪的順利完成證明了廣大投資人對BCA品牌價值,以及BCA所構建的加密藝術生態的支持與認可。作為深耕NFT藝術領域多年的創業者和創作者,我和團隊將致力于打造完整、高效、規范的加密藝術NFT生態閉環,不斷完善NFT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藝術產業的長足發展,將BCAEX打造領先的全藝術品類去中心化NFT交易平臺。”[2021/3/11 18:36:41]
關于盜圖發幣的情況,我認為藝術家本人如果發現自己的作品被盜應該會申訴,拍賣平臺有權把這些作品下架。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盜圖發幣沒有什么意義,因為藏家會持續觀察一個藝術家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收藏行為,如果盜圖能盜好幾年,并且都是同一個系列,那也算是本事了。
孫博涵:在傳統藝術的創作和銷售過程中,藝術家往往是通過個人簽名或者出版畫冊的形式來保障著作權。而在區塊鏈世界中,藝術家的作品和唯一的、不可分割的NFT綁定,在區塊鏈上發行,之后的每一次交易都會被記錄在鏈上,并向全網廣播。
基于區塊鏈的NFT技術提供了一種標記原生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方法,真正解決了數字作品難以確立稀缺性和真實性的痛點,便于作品后續的流轉和交易。當它的所有者想出售時,只需要簡單地出具這枚NFT的標記信息來聲明作品的真實性和自己對該作品的所有權即可。
同時這種認證是數字化可溯源的,因為藝術資產的所有權記錄在區塊鏈上,在保證交易合法性的同時也可以防止藝術品的偽造和欺詐。反觀線下的數字作品交易,畫廊只能給到藏家一張光盤或者U盤,即便這些媒介可以設置密碼,但依舊可以被無限復制,藝術家很難保證自己作品的價值。
對于盜用作品發布的情況是不大可能出現的,平臺會盡力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
BCAEX平臺及其他包括SUPERRARE在內的頭部交易平臺在藝術家進行申請加入時都會要求藝術家上傳個人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這一步檢驗程序有點類似KYC,也相當于實體藝術家將作品印制到出版的畫冊當中,并且在平臺查驗過后平臺也有權利拒絕藝術家的加入,這并不存在任何私人緣由,只是要保證每位平臺使用者的權利。
想要入駐平臺的藝術家也可以選擇已經在平臺內上傳作品的藝術家為其撰寫擔保文件,這也能夠提高藝術家的通過率。我們也會在社交媒體當中同藝術家建立聯系以明確他們的個人意愿。一旦出現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和類似舉報,平臺會在核實情況后銷毀作品并禁止違規賬號訪問,違規作品也需要對創作者作出賠償。
控制權與編輯權的分離
加密藝術平臺Async Art獲得超過200萬美元的融資:2月18日消息,加密藝術平臺Async Art已獲得超過2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參與投資者有Lemniscap、Galaxy Interactive、Signum Growth Capital等。(Cointelegraph)[2021/2/18 17:25:38]
律動BlockBeats:所謂控制權與編輯權的分離是指買下一幅藝術品之后,藝術家仍然可以對該藝術品進行編輯,收藏者也可以提前付款來購買某個藝術家的下一幅作品。這里有兩點需要謹慎考慮。
一是,一幅藝術品如果在后續被修改,這是否會影響到其內在價值。正如上文所述,藝術的內在價值是創作者在某時某地對某件事的獨特看法與觀念。如果藝術家對此前已經發布并售出的作品進行修改,這可以看作藝術家已經不認同當時的觀念,而如果藝術家新的觀念不再是獨特的,而是普世的、中庸的,那么這件藝術作品是否還具有購買時的價值呢?
又或者說,同一幅作品中承載著藝術家的兩種產生于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不同觀念能否達到和諧的狀態,此時的藝術作品的價值,無論是其內在的精神價值內核還是外在的價格表現又該如何確定呢?
二是,預購藝術品的方式是否真的可行。你不可能準確地預知到一個畫家下一幅畫的價值,就算是那位畫家已經聲名顯赫,但如果面對積壓過多的預購訂單,也很難保證每一件藝術品都有獨到的、有價值的觀念傳達,很有可能藝術家面對工作壓力選擇了沒有靈魂的創作方式,即上文中提到的「為了藝術而藝術」,這是沒有價值的,而且也不能因為他的名氣而強行賦予價值。
有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就是在藝術家發布作品時將自己的創作想法、作品寓意寫清楚,以防沒有精神價值的裝飾畫被誤當作藝術品以及人們對其的過度解讀。不過這樣發展可能會衍生出購買者先提出一個思考與觀念,再由藝術家以此為依據完成創作,那這種缺乏獨立思考以及藝術家自己觀念表達的作品是否還能被稱作藝術呢?。
劉嘉穎:提前預購,這種現象是有的,在傳統藝術圈,這樣的現象也是比較常見。
一般情況下,藝術家是不會對已經出售的作品做二次再創作,藝術家需要對自己的作品和藏家負責,如果這件作品如果內容變化了,那么其價值也很可能會有相應的變化。
從技術角度來說,元數據使用IPFS,并且其中作品圖片也使用IPFS,可以避免藝術家再次修改內容。
不過加密藝術品的圖像確實是可以再次修改的,這也是在重新挑戰傳統的藝術形式,以及藝術品的定義。
孫博涵:在實體藝術銷售當中,這個情況是經常出現的,很多簽約畫廊的藝術家可能開幕前作品就已經被訂走大半了。在加密藝術平臺中省去了中間商,即大地便利了藏家和藝術家建立聯系,增強作品的流動性,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必然,大家都希望能夠先占有自己看好的作品,畢竟搶手的東西人人都想要嘛。
至于賣出后還能否再次修改,目前來說我還沒有見過,目前基本的情況是這樣的,發出的作品對應唯一的NFT,藝術家們便不再修改了,如果藝術家再要修改,他們就會選擇重新上傳成另一幅作品,那價值也就是另一幅作品的價值了。
可復制性
律動BlockBeats:可復制性是指對于同一幅作品,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多個NFT進行空投式營銷或向更多藏家進行副本銷售。古語有云:「物以稀為貴。」隨著藝術品NFT復制數量的增加,或許會造成該藝術品價值的稀釋。
動態 | 加密藝術家cryptograffiti在1000張拉玻利瓦爾上繪制馬杜羅肖像:據coindesk報道,以加密貨幣為重點的藝術家cryptograffiti將在1000張委內瑞拉玻利瓦爾上繪制一幅11英尺×10英尺的馬杜羅肖像。通過與與AirTM和Cripto Conserje的合作,對于每一次捐贈,都將移除一張玻利瓦爾。該項目計劃在4月份將50%的捐款用于向超過10萬名委內瑞拉人發送加密貨幣,剩余50%的捐款將用于非營利性組織Fundación Renacer的設施重建。[2019/2/27]
雖然讓更多人擁有一件藝術品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好NFT發行量,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如果復制后銷售的NFT副本數量過多、價格降低,可能會讓這件藝術品失去其收藏價值;而如果價格依舊很高則會讓富人階級進一步形成壟斷,表面上是讓更多人收藏藝術品,實際上卻進一步提高了藝術收藏領域的門檻,普通人更難加入其中。
對于這一點,曹寅老師在《重新思考加密藝術品稀缺性》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的見解。他認為,過去的多版限量藝術品是杜尚、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博伊爾等上一代藝術家使藝術民主化的一種方式;但在當代,多版限量的創作和銷售方式卻賦予了藝術品新的流量價值和社交工具屬性。
的確,多版限量的加密藝術品可以為同一版每一件作品的拍賣價格提供參考、實現價格支撐,也會成為相同收藏者的社交紐帶并得到更大的展示可能性。藝術收藏著世代更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也帶來的更新的「收藏觀」,對于藝術稀缺性的思考也需要破舊立新,不過說到底,市場所需要的,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有價值的藝術品,它們的多版發型不但不會稀釋自身的價格,反而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收獲。因此,在區塊鏈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完成更多的、更有價值的藝術輸出又將成為下一個亟需探究的課題。
劉嘉穎:空投式營銷本身就是一種贈送的過程,作品的價值和空投方式沒有必然聯系。
比如我的NFT作品《紅與藍》2019,從紅色到藍色漸變出100個色塊,每一個色塊都會以拍賣的形式出售,這種類型的作品就不會采用空投的方式來發行,但我的《1000Dollars》2020,就空投給了很多人,類似直升機撒幣的方式,讓人們關注「Sound?Money」系列中的更多作品,這是一種傳播的方式。
劉嘉穎,《紅與藍》,2020
其實這個問題也讓我想到Cryptopunk,最早這個作品就是采用的空投式領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之后,價格才逐漸得以體現。
孫博涵:藏家蓀田雨在《藝術品的價值如何衡量》一文中講到了一件藝術品價值的六個維度「藝術審美價值」、「承載文化價值」、「社會認可價值」、「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每種價值的權重更依賴于觀者的審美眼光、文化習慣和藝術感知,因此沒有標準的尺度和通行的黃金比例。」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在作品被空投式營銷的過程當中,已經創造出了價值。這種價值可能不在作品本身,但是創作者是可以在這其中獲得回報的。而且這并不會直接導致作品價格的稀釋,廣泛的傳播度和社會認可度反而可以使得作品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間。至于這件作品和創作者能否上升,還是要從其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和承載的文化、技術價值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去判斷。
可編程性
律動BlockBeats:將藝術與編程相融合是一個大膽且有趣的嘗試。可編程性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來說,可編程性可以讓藝術家在創作時使用其他藝術家創建的圖層,自己創建的圖層也可以由其他藝術家使用。
這很像音樂中的采樣。很多嘻哈音樂人沒有足夠的樂理知識支撐是他們能夠獨立編曲,他們常用的方法是找一首音樂截取八個小節,再通過改變速度、音調、音色等方式完成編曲,高水平的音樂人可以將采樣與自己的創作完美融合,而低水平的音樂人卻只會簡單縫合。而且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在售的采樣包,里面有各種風格的旋律、鼓點等文件供音樂人使用。
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提高了藝術的上限,但是也將門檻拉低了很多,的確會有更多人回來嘗試用編程的方式創作自己的作品,但他們從圖案的拼接縫合到「采樣」變為己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這過程中他們所創作的作品我不認為可以被成為藝術。
其次,可編程性可以使藝術品在不同時間隨機地產生變化。雖然產生變化的內容范圍是藝術家可以提前設置的,但在何時、如何改變是不可控的。不可否認,這的確給畫作增添了許多趣味性,但是趣味性不等同于藝術價值。目前很多售出高價的編程藝術品,買方更看重的其實是它的趣味性,并且很多媒體文章的噱頭也是從趣味性的角度來選擇。
我們一邊對所謂「大師」的潑灑式作畫表示不屑與鄙夷,一邊卻在追捧著隨機變化的編程藝術,其實兩者都是隨機生成的藝術,只不過一個維度是空間而另一個維度是時間,我們不應該由于時間維度的不可觸碰就額外賦予其更高的價值。上文也寫到,藝術的價值來自于觀念的表達,而既然它會隨機變化,則表明它并沒有某個明確傳達的觀念,所以對于其是否具有藝術價值還有待商榷。
劉嘉穎:我正在利用這一特性創作新的藝術品。
對于通過使用他人提供的圖層進行簡單拼湊縫合創作的手法最早在波普藝術中出現,光從手法上來看,不是什么新奇的方式,但是使用這種手法,想表達什么,想達到什么目的,想呈現一個什么主題,這個比較重要。
孫博涵:趣味性應當是包含在藝術性之內的吧。作品的藝術性并非單純從美學角度出發的,根據哲學家MattewKieran的觀點「一個好的藝術品是給人帶來愉悅感的。」我們對于這個作品之后能夠產生出的變化的期待,是本身這件作品就具備的藝術價值。
不僅僅是一套算法呈現的視覺作品,很多變化著的作品其實是一件、或者一整套行為,藏家和大眾可以留下互動的痕跡,成為這件作品的創作者的一員。
就好比在藝術圈轟動一時的「香蕉事件」,事情發生在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作品《丑角》很快被兩位藏家以12萬美金買走。而這件作品只是一只用銀色膠帶紙貼在墻壁上的普通香蕉。
但這件事最好玩的地方在于「指定哪根香蕉是價值十幾萬美金的藝術品的權利」。在藝術家和畫廊提供的「真偽證書」里的第三條中注明,擁有真偽證書的藏家,可在香蕉變質后自行更換。后來又有一位行為藝術家DavidDatuna前往現場并當場吃掉了這根香蕉,并稱自己的行為也是藝術作品,作品叫做《饑餓》。
很快這件事情成為藝術圈談論的焦點,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它又一次拓寬了藝術的邊界。但回過頭來想,它本身也一樣具備藝術價值,因為這件作品足夠引起人們去思考何為藝術何為作品。還是借用MattewKieran的觀點「一個好的藝術品是可以幫助人們豐富理解、認知這個世界的。」
雖然這個例子放在這個問題里可能不甚恰當,但對藏家或者大眾來說,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不是藝術,而是參與和思考。在未來,也應當會有更多的藝術創作者在區塊鏈世界中創作出讓人更大吃一驚甚至大跌眼鏡的行為作品,我們很期待。
普及
律動BlockBeats:人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到藝術中。無論是藝術領域還是其他領域的發展都需要更多人的加入,但是目前階段,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是否會產生正向的效果呢?更多人的加入帶來的不只是藝術收藏門檻的降低,同時還有藝術作品水準的降低。現在,各個平臺上有很多相同的作品,只改變了顏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更改只是增加了一個編號。真正的藝術家在通過作品傳達自己的觀念時會對每個元素極其考究,無論是構圖、內容還是顏色,每個選擇都有其獨特用意值得去探討。而現在如果換個顏色就算創造了新的藝術品的話,目前的藝術家們甚至可以一天完成上百件藝術品的創作。
通過填色游戲完成的創作是沒有意義的,頂多被當作裝飾畫,不能被當作藝術。
通過區塊鏈技術讓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固然是一件好事,區塊鏈技術也一定有能力幫助藝術邁向更高的層次,而且,目前區塊鏈技術也已經幫助藝術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也的確吸納了更多人加入其中。
不過,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我們不應該僅僅看到區塊鏈技術對藝術的幫助與推動,也應該提前警惕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提前做好準備。
劉嘉穎:加密藝術的普及需要在加密藝術圈內的人將圈外的人逐步引進進來,需要做一些非常踏實的工作,比如開設課程、撰寫攻略、提供方便的工具等等,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藏家,這兩者的增加都會刺激這個行業的發展,兩者缺一不可。
所謂的門檻,我大概可以將其分為認知門檻和手續費的門檻,前者需要更多的市場培育,后者需要Layer2之類的技術解決方案,降低這兩種門檻都會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孫博涵:想普及加密藝術,不如回望藝術史中其他藝術門類的興起過程,創作者和贊助人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創作者、技術普及、收藏者是息息相關的。不過首先是藝術家的數量需要先增長起來,才能帶動行業良性增長。
例如油畫的發展也是由師徒相授的藝術,慢慢發展到學院內開設專業專門教授,再發展到今天我們在商業街中就開設有面向大眾的油畫教室。繪畫成為平民百姓可以根據自我的興趣選擇的愛好,使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創作者。
在這幾百年間繪畫的普及是隨著科學技術和贊助人群體的發展不斷演變的,一方面,技術革命使得創作媒介繪畫材料更易買到,不像在歷史中顏料的制作是師徒間的不傳之秘。這是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是作品的擁有者由最開始的個別宗教統治者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王公貴族再到有購買力的市民,直至今天,人人都可成為藏家,繪畫已是家庭裝飾的必備品。
這是伴隨著可購買的藝術品越來越多,價格層次不斷豐富帶來的自然過程。如果創作者人數太少,作品稀缺,藝術依然是有錢人的玩具,甚至是身份的壁壘。區塊鏈技術下的加密藝術交易本就有去中心化的背景,自然少不了更多藝術家的參與。所以我們認為創作者是生態的基石。
但對于大部分傳統藝術家而言,運用電子媒介創作作品首先是一個大門檻,降低這種門檻科技力量的輔助夾持是必要的,也就需要更多的技術公司生產出更多使用方法簡易、上手迅速的AI創作工具,使得傳統藝術家們不需要專業學習AI算法而是直接選擇某種算法程序,那也就能更容易的將自己的創作思想轉化成數字作品。譬如一開始創作數碼版畫的藝術家們只能使用Adobe和Autodesk的一系列軟件進行創作,而現在他們只需要一個iPad和一只Apple?Pencil就能隨意繪畫。
所以在當前的環境下,想要加密藝術作為一個全新的藝術收藏門類普及開來,首先是要更多地使用電子產品作為創作工具的藝術家們來豐富作品的數量,當基數到達了一個足夠大的數值,作品的質量和價值自然就會有分類,那么相對應的,行業進入市場細分階段,我們就能看到不同階層的藏家在收藏不同價值的作品。而生態的繁榮會帶來更多更好的的作品,好作品是可以幫助加密藝術出圈的,讓加密藝術在大眾生活中更多出現,收藏門檻便會不斷降低。
門檻的降低必然會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我們目前能估量到的就是拉低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但回看整個藝術發展史,這種負面影響和整個生態的繁榮相比。應該只是一種正常而健康的歷史發展過程。
結語
希望有朝一日,區塊鏈技術能真正幫助到藝術打破階級壁壘,讓所有人都有能力收藏并創作藝術,同時保持藝術的稀缺性與價值輸出,而不僅僅像現在一樣只帶來了流動性。想做到這些,最重要的則是高質量藝術品的大量創造,而這離不開藝術在普通人中的普及與滲透,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普通人愿意接觸藝術、學習藝術、欣賞藝術,也會有更多人愿意成為藝術創作者并創作更多優質的、真正的藝術品。
Arweave是個“非典型”區塊鏈項目,大部分人對其一無所知,稍有了解的也常把它看作是眾多陪跑Filecoin的去中心化存儲項目之一.
1900/1/1 0:00:008月25日,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并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招股申請文件(A1ApplicationProof).
1900/1/1 0:00:00據TheDailyHodl8月24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RaghuramRajan認為,一旦央行加入數字貨幣的行列,比特幣和Libra將在金融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1900/1/1 0:00:00DeFi愈演愈烈,EOS也來分一杯羹。8月15日,EOS創始人DanielLarimer發推稱,我在2014年創建第一個DeFi平臺,DeFi是激發DPOS、TAPOS和高性能數據庫和賬戶結構的.
1900/1/1 0:00:00文|棘輪林格 過去兩天,DeFi項目“紅薯”YAM牽動了幾乎所有DeFi玩家的心。年化20000%,鎖倉4.6億美元,YAM創下了DeFi項目的新紀錄.
1900/1/1 0:00:00作者|可樂 編輯?|?門人??運營|小石頭風清揚 1YFI,1BTC。 YFI沒有辜負它此前的“宣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