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項目長期以來飽受批評,意見主要來自比特幣粉,遍及它的設計、他們的執行力、他們在事實上無力履行ICO承諾的失敗等方方面面。以太坊基金會當前還在嘗試一項深不見底的工程挑戰:重新打造一條全新的區塊鏈,然后還要在新鏈和老鏈都在運行的情況下把兩者整合在一起。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日益凸顯出以太坊原本設計中根深蒂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投資者所要經受的長期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以太坊生態也發現了一個新的方向:去中心化金融應用。這個方向之所以能得到發展,也是靠的以太坊上的開發者活動。去中心化金融運動背后的理念是“打造開放且永不停機的金融系統”,并把ETH確立為整個生態的儲備貨幣。
在本文中,我會列舉出一些理由,證明即使有此運動,ETH也不太可能具備令人滿意的貨幣溢價。尤為重要的原因是,ETH一直站在Bitcoin這類密碼學貨幣的對立面,后者有供應量上限,而且按預先確定的流動性深度來增發貨幣。我的核心觀點圍繞著下面四個主題:
貨幣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心化的治理
次生系統綜合癥以及長期的項目方向迷茫
依賴于應用層來實現價值積累
低估了比特幣開發的“龜兔賽跑”本質
貨幣政策與治理
比特幣貨幣政策的核心設計就是硬編碼在創世塊中的、預先確定好的貨幣供給曲線,以及2100萬的貨幣供應量硬上限。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只改變過一次,就是在BIP-42軟分叉時,BIP-42去除了中本聰在C++代碼中的異常、未定義的行為,以支持替代性客戶端的開發。
這種貨幣政策現在也得到了一個強健的社會契約的保護。若貿然改變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必將摧毀整個項目的基本價值,并招致分叉抗議。大多數比特幣粉都支持:不要改變這條供給曲線;但凡這條供給曲線有一絲改變,那就不是比特幣了。
在比特幣的11年歷史中,這條沒有更改過的供給曲線,給投資人提供了相對的確定性,并讓比特幣成功地捕捉到了高昂的價值。比特幣的設計給人們樹立起了對抗未來意外通脹的信心。
反觀以太坊,2014年的ICO就是在人人皆知該項目會在未來某個階段轉向權益證明的情況下啟動的。為推動開發者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協議中還特地插入了一個“冰河期”設計,它會通過定期提高PoW出塊難度來故意拉長出塊時間。它的本意就是給PoW礦工在PoW鏈上挖礦提供負激勵,讓PoS遷移過程變得更容易。
觀點:比特幣網絡算力創新高,大型石油公司或考慮入場:11月2日消息,比特幣網絡算力飆升會給加密礦業公司造成困擾,但可能會為能源巨頭帶來機遇。
Blockchain.com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比特幣網絡算力增長近60%,并在11月1日達到267 EH/s,創下歷史新高。
Capriole Fund創始人Charles Edwards預測,高效率的政府和石油公司等企業將大規模進入挖礦領域。(Cointelegraph)[2022/11/2 12:08:54]
但在以太坊歷史上,冰河期已經通過硬分叉方法推遲了三次。三次都是因為PoS的實現還不能滿足部署需要;前兩次推遲也降低了ETH的增發率。
易變的貨幣政策
以太坊的鼓吹者常常指出,出塊獎勵的持續下降,也是ETH貨幣強健性的象征,也可以提高其稀缺性。但是,這里有個區別一定要詳加辨析:資產的增發率與資產的抗偽造性不是一回事。
雖說ETH的增發率一直在下降,但通脹率的選擇是開發者干預的產物,而不是由確定性的、可靠的硬編碼來決定的。
所以我這里批評的要點只有一個:讓一小群人有權威決定一種要成為全球貨幣的資產的通脹率,這怎么行呢?假以時日,必成權力的濫用。
到現在人們都沒有把握,ETH未來的通脹率和貨幣供應量會如何變化。即使以太坊2.0開發成功了,問題也還在:在最小可行的增發率下,誰有權威來決定什么才叫“成功”呢?擁有這種權威的人必將不斷調整質押率,來實現這種主觀任意且變動不居的目標。也不可能交給算法,因為人們會發現這種模式易受攻擊,然后某些人就會再一次在協議層改變通脹率。
這一過程永遠不會終止,因為攻擊方法是會不斷演化的。因此,只能認為ETH的貨幣政策就是不健全的,易變的,因為其社會契約將貨幣政策的權威交給了一小部分人。
節點和驗證者的中心化
比特幣也有過爭議重重的時刻,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圍繞SegWit激活的爭論。用戶自主激活型軟分叉通過社會共識挫敗了礦工綁架比特幣區塊鏈的野心;用戶節點升級后,會自動不認那些不符合協議的區塊所發出的獎勵。
觀點:通過改進代幣經濟和治理設計,SushiSwap更有價值和彈性:9月2日消息,Ideo CoLab常務董事Ian Lee在Substack博客中說,通過改進代幣經濟和治理設計,SushiSwap變得更有價值。他還稱,集成到現有的DeFi平臺和預先計劃的升級以引入更好的獎勵和功能,然后在出現分叉時直接推出,也可能使現有協議更具彈性。(cointelegraph)[2020/9/2]
為使這種制衡措施能夠生效,比特幣的節點軟件一直都被設計得盡可能輕量,以保證用戶容易獲得軟件,而且比較差的硬件也能跑得起節點。
以太坊則歷來需要更專業、性能更強的硬件來運行節點。這總的來說是因為圖靈完備性而來的交易規模和對區塊空間的更強需求。
雖然節點硬件的優化一直在繼續,同步時間和硬件需求還是只增不減。設使以太坊真要面向全球用戶,這種節點的中心化就與之相悖:現在只有用得起固態硬盤、能頻繁升級軟件的人才能參與。很有可能,節點的運營者會圍繞著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交易所運營商、鏈上銀行以及一小部分質押服務供應商形成中心化。
以太坊2.0實際上會加速這個過程,因為一般用戶沒有技術能力來運營節點,因此會貪圖便利而選擇交易所和質押服務供應商。
隨著節點的中心化越來越明顯,用戶發出信號并啟動UASF類型防御措施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
這又凸顯出治理權力加速集中化與核心開發者的關系,后者一方面持有大量的ETH可以參與PoS驗證,又能影響貨幣政策實驗的方向。
貨幣實驗
當前受到熱議的最新貨幣政策實驗就是EIP-1559,該EIP會引入一種ETH銷毀機制,因此會完全改變區塊鏈運行的機制和激勵模式。
終極而言,這種銷毀機制會給當前的ETH持有者帶來極大的好處,但會損害未來的持有者和用戶。假定以太坊網絡會繼續增長,這一政策會提高用戶以美元計價的Gas費用。質押者基本不受影響,因為他們可以同時受益于非通脹型的區塊獎勵以及ETH燃燒機制所引入的稅收措施。
筆者以為,這種貨幣政策實驗乃是那些可從中獲利最巨的人所創造的,而且特意迎合了那些認為當前的Gas費機制不足以使ETH積累價值的開發者的“研究意見”。
觀點: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興趣增加 BTC交易現在更多受到機構推動:區塊鏈數據公司The TIE在6月18日報告稱,根據NVTweet比率(將比特幣價值與社交媒體中提到“比特幣”的次數聯系起來),比特幣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也就是說,相對于社交媒體的活動,比特幣的交易處于歷史最高水平。TIE認為這是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興趣增加的一個跡象,至少相對于散戶投資者對加密貨幣領域的興趣而言是這樣的:“NVTweet比率的上升可能表明,比特幣交易現在更多地受到機構交易的推動,因為市值的增長速度快于社會交易量。”(Bitcoinis)[2020/6/19]
這跟當前的中央銀行政策及其引發的坎蒂隆效應實在是太像了。
我們只能斷言:以太坊的貨幣政策更為浮動,而且更受人的影響而非由代碼決定。這種不確定性反映了其不健全的貨幣政策,而且引發了人們對中心化治理的懷疑。這無疑阻礙了ETH產生貨幣溢價,而且似乎只能每況愈下。
次生系統綜合癥
以太坊項目一開始的承諾是通過引入圖靈完備的腳本來擴充比特幣的功能。這種設計的本意是創造出一個全球計算的網絡,一個“世界計算機”。這本來是個很棒的設計目標,也是很適合以太坊去追求的目標,它為一個交易的互聯網提供了一個驗證碼機制。
這種設計決策的代價,自然是日益增加的協議復雜性、更多因為軟件bug而產生的受攻擊面,還有不可避免的區塊鏈體積臃腫。以太坊的設計方向也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幾度更改,從世界計算機、永不停機的dApp,到token發行器,以太坊的故事也一直在變,現在變成了開放金融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開始的以太坊設計明確排除了把ETH當成一種貨幣。但現在已經變了,Ethereum.org網站和項目的文檔都已經改過來了。
這算是一種創新,也表示他們學到了教訓;但這種設計軌跡的轉變也反映出了比特幣設計的長久吸引力。在以太坊摸索期間,比特幣一直在充實其貨幣屬性,比如面目獨特性、流動性、網絡效應、金融產品特性,并最終建立起了良好的聲譽以及市場適應性。
而以太坊,則成了次生系統綜合癥的絕佳例證。他們認定比特幣這么簡單的技術不可能實現其設計目標,要朝著一個更復雜、“更有前景”的項目不斷迭代;最終,他們陷入一個研究、發現新問題、推遲發行方案的無休止循環。
聲音 | 觀點:印度在區塊鏈創新方面明年可能落后于美國和中國:Incrypt Blockchain創始人Nitin Sharma表示,印度在區塊鏈創新方面明年可能落后于美國和中國的公司。其表示,這是因為監管機構僅關注“區塊鏈技術的某個部分——分布式賬本系統”,而不是(專注于)像智能合約這樣的其他一些去中心化系統,所以創新的速度不會像那些允許在這方面進行實驗的國家那樣快。Sharma補充稱,印度的區塊鏈開發人員或企業家缺乏接觸真正尖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統和密碼學工作的機會。(Economic Times)[2019/12/31]
從0開始打造以太坊2.0算是最新的解決方案,但這再一次給ETH持有者描繪了一個驚險的未來。新的區塊鏈最終會一鍵清零掉現有鏈上已經建立起來的林迪效應,有理由預測,結果無非是更多的研究和更多新發現的問題。
再說遠一點,以太坊2.0信標鏈也很像比特幣,就是只處理共識和全局狀態,應用和數據都推到分片上。
依賴于應用層來實現價值積累
雖然開放金融生態在技術和工程上的成就令人側目,對ETH來說,依賴于第三方協議來實現價值積累仍面臨線性增加的風險。近期,許多高調宣稱“關不了機”、“不搞存托”、“去中心化”的應用,都被證明,既可以關機、也掌管了用戶的資產,還是中心化的:
MakerDAO建立了一個零延遲的關停機制,而且會托管用戶的資金
Compound被發現會托管用戶資金,而且有開發者后門和關停機制
0x在V2升級中有bug,被發現后開發者緊急關停協議
這些案例打破了開放式金融“永不停機”的故事,讓后者顯得如此不誠實,因為所謂“去中心化”的產品竟在事實上能夠掌握用戶的資產,還安有后門。雖然在早期研究和開發階段,安全保護措施是有必要的,但這聽起來實在是太像次生系統綜合癥了。永遠在研究,然后你的開發時間線就永遠“還差一點就好了”。
密碼學上沒有“安全的后門”這種說法。開發者能進,攻擊者就能進。
依賴于中心化的預言機
“DeFi”生態系統的核心是MakerDAO,其系統是用MKR治理token來調控的。有人說,要是沒有Maker及其發行的DAI/SAI,DeFi的半壁江山都要依賴于中心化、有準入門檻的穩定幣,比如USDT和USDC。但其實,DeFi的絕大多數應用所依賴的Maker的ETH/USD價格預言機,也是有中心控制的。
聲音 | 觀點:阿里影業利用區塊鏈平臺發片是很好的嘗試:微博大V“區塊鏈威廉”今日發文稱,阿里巴巴影業與紐約去中心化娛樂平臺Breaker簽署協議,利用其區塊鏈平臺在海外發行新片 “Striding into the Wind”,這是區塊鏈在電影行業的一次不錯的嘗試,例如電影所有權的Token化,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電影融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影融資通常局限于少數高財富投資者,但通過Token化,小投資者或許也可以從電影的成功中受益。[2019/11/23]
這個問題很難用免信任的方式來解決。
實際上,筆者并不認為一段時間內能實現免信任的預言機,而且筆者要強調,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做了幾十年了。所有鏈上的價格信息傳入機制,都容易遭受流動性攻擊,而防御所需的資金體量在幾十年內也不可能具備。
因此,免信任的預言機,作為DeFi的核心部件,在接下來幾十年內都仍將保持中心化。
在可預見的未來,對這些中心化預言機的攻擊將是投資者所面臨的基本風險。用“紙牌屋子”來形容DeFi真是恰當得不行:這些中心化的預言機被用作其它可組合協議的元件;本來整個大廈的牢靠性都取決于最弱的那一根柱子,但用戶在此中根本分不清真實的風險來自哪里。
這似乎是一種尚未得到緩解的系統性風險。
對MakerDAO的依賴
對MKR的一個主要批評就是其token集中在一群已知、已做KYC的風險資本以及團隊自己手上。也完全有理由認定,MKR就是一種準權益型token,在大部分司法轄區都會被定義為金融證券。
實際上,MakerDAO近期通過的一份提案提議將這個“去中心化”銀行的利率下調到4%,但94%的贊成票都是一個實體投出的。這就顯現出持票人的無動于衷、糟糕的參與激勵,以及來自一小群大戶的強大影響力。
現在,考慮到整個開放金融生態系統和對Maker中心化預言機的重度依賴之間的關系,我們不得不問:要是Maker及其持幣者被監管者、政府或者黑客盯上了怎么辦?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有了銀行牌照才能不受監管地發行債務;監管者首先就會盯上這個項目,就像在ICO泡沫期間指控非法代幣發行那樣。
監管者關停Maker只能收一時之效,草根復制版會春風吹又生。但是,ETH持有者在這時候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種長期存在的威脅,以及多種會帶來經濟損失的不確定性,讓ETH毫無吸引力。
如果MakerDAO的預言機被黑,不僅其抵押債倉會被平倉,所有依賴性的協議都會被攻擊者用平倉所獲得的便宜ETH清算。
如果黑客從DeFi用戶手上盜取了占總供應量3%的ETH,會不會再來一次回滾?3%不會,那30%呢?攻擊者可是秒變PoS的最大驗證者!
這可不是聳人聽聞,而且結果怎樣真不好說。
假設“用ETH來驅動開放式金融”的價值立場幻滅,完全可以想象,在這種偽裝下積累的價值也會煙消云散。以太坊鼓吹者聲稱原生于協議的智能合約可以復制,可以由第三方重建。這都對,但筆者的點在于:新故事-->新泡沫-->惹來監管/被黑/無力實現承諾-->破產投資者忍氣吞聲-->價值積累主張無人問津……這樣的循環要發生多少輪,ETH才會真正發展出貨幣溢價。
龜兔賽跑
總結一下,以太坊受困于以下問題:
相對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不健全的貨幣政策而且沒有好轉跡象
最新的EIP-1559實驗似乎有悖于所有用戶的需要,只有利于那些現在持有ETH的人。EIP-1559會使ETH變成一個不公平的系統,讓鏈上交易的代價更大
與比特幣相比,受攻擊面大了一個數量級,因為協議本身的復雜性、圖靈完備性、開發者后門,還有中心化的預言機。
項目的愿景、方向和實驗性功能,都一直在變;現在又在想方設法靠近比特幣的“健全貨幣”敘事。
ETH過于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積累價值。但因為供給量沒有上限、貨幣政策搖擺不定,又不得不依賴它們。
單個或所有ETH資金集中池可能成為惡意PoS驗證者,也可能被黑客攻破而成為惡意驗證者
次生系統綜合癥的最終結果:渴望完全重建底層區塊鏈。可是把一條鏈整合進另一條鏈是個無底洞,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
筆者最后想說,以太坊無法獲得并維持令人滿意的貨幣溢價,原因很簡單。
因為投資者根本不確定,自己買的到底是什么。系統性的、得不到消除的風險就是這套社會契約的一部分,而且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情況會有所改變。
一個機敏的投資者,意識到了其中不確定性的規模、歷史和深度,因此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ETH,這根本無可指摘。
在筆者看來,世界計算機的初始愿景,就是最適合這個項目的故事,而且這是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只要大家不朝秦暮楚、變來變去。問題只在于,與比特幣的“世界貨幣”相比,“世界計算機”所能滿足的市場要更小,所以故事才慢慢轉向“ETHisMoney”。
筆者想讓讀者思考的事情是,比特幣在實現電子化、健全、不可變更的貨幣這條路上走了有多遠,而以太坊做了多少無用功。人們普遍不理解,像閃電網絡、側鏈和任意數量的高層解決方案,對強化比特幣作為全球儲備資產的作用有多大。
筆者預計,如果比特幣能獲得全球貨幣的地位,大多數用戶都不會在鏈上做交易,因為手續費會很貴。普通的用戶會完全只使用分層后的高層技術棧,而終極結算功能會變成基礎層的首要功能。
直覺上,開發一個無比安全、不可更改的基礎層,只做交易的結算,是行得通的。更復雜、更不安全、更少共識需要的層級,應該裝進底層技術棧之上的層級中。
實際上,以太坊2.0也想實現這個目標,只提供交易確定性和結算功能,不裝數據。2.0的分片也只是簡單復制比特幣的二層、三層乃至更高層的解決方案,奈何,流動性、名聲、安全溢價,都是比特幣占優,而且還會繼續占優。
作者?Checkmate?是全職工程師和Bitcoin、Decred的業余鏈上活動分析師。
Vitalik在Reddit上的回應
我真是三天兩頭聽到這樣的觀點:有一個2100萬的上限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以太坊也應該接受這種模式,要不然別想變成價值儲存工具。但是,當我詢問以太坊社區的人們這到底有多重要時,回應一般都是,“額,不是那么重要吧。”
以太坊的支持者似乎很大程度上都是實用主義者,并不覺得讓自己的公開表態顯得強硬無比是多么重要的事,現在比特幣神教的意識形態已經覺得長達數天的鏈重組都不算違反“不可變更性”了。
而且還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讓我們沒必要公開承諾絕不退出固定的增發模式,你聽聽看。顯然,穩定的增發水平和安全的增發水平之間,不可避免會有所權衡。你要支付礦工來保護區塊鏈,安全性粗略來說正比于你所吸引的礦工數量,正比于你給他們付了多少錢。給礦工/驗證者的支付等于增發量和交易手續費。因此,如果增發率降到零,那安全性就只取決于交易手續費了,這是一個很不穩定的資金。所以,如果你想要安全,那你就得承認,如果交易手續費在一段時間里都比較低,安全性就會出問題。
以太坊的穩定性并不比比特幣更差,相反,以太坊選擇了穩定的安全性,而非穩定的增發率;考慮到增發率上下0.5%對每個人的財富的影響是如此之小,顯然以太坊的選擇才是正確的。
原文鏈接:?https://bankless.substack.com/p/why-eth-wont-sustain-a-monetary-premium作者:?Checkmate翻譯&校對:?阿劍&曾汨
本文由原作者授權EthFans翻譯及再出版。
1.?狠狠打臉?澳本聰被律師爆并不擁有80億美金比特幣的私鑰BSV在最近賺足了關注度。BSV價格從2019年12月20日的85美金最高漲至2020年1月15日的392美金,近500%漲幅引起眾多.
1900/1/1 0:00:00作者:洪七公、牛頓先生 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候,今天叱咤風云的電商大佬京東還只是個中關村的柜臺銷售商.
1900/1/1 0:00:00這一講我和大家分享“區塊鏈行業成熟的領域”中的第二個細分類:“智能合約”。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一些基礎公鏈項目.
1900/1/1 0:00:00撰文:小毛哥@鏈聞、咖啡@頭等倉 來源:鏈聞 2020年是去中心化存儲領域關鍵的一年,就在未來兩個月內,會有包括Filecoin、Storj在內的重量級去中心化存儲項目發布產品進展.
1900/1/1 0:00:00來源:一本區塊鏈,原題《疫情陰影下的中國區塊鏈行業:會議延期,礦機停售,從業者在家無事可做》 作者:棘輪比薩 在新型冠狀病陰影下,2020的春節并不太平.
1900/1/1 0:00:00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分布式系統,它通過特定的技術組合,引入社會治理機制,以高度的數據冗余,實現了所有節點在數據占有方面完全平等,并且保證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可溯源可追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