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區塊鏈行業流行一種說法,說如果傳統的資產是固態、液態的話,那么通證應該是氣態的,一方面通證的交易、流通效率非常高,另外一方面通證的發行方式也非常靈活。
目前,通證在總量和發行方式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創新,本文算是對不同類型的通證模型的簡單梳理。根據通證總量是否固定以及通證的發放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二、固定總量,減半發放
通證總量固定,定期減半發行的項目并不多,比特幣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
比特幣當然是一個天才的構想,它除了有非常宏大的架構之外,還有非常多小的細節設計,這些細節都很值得細細研究,比如每四年減半這個小設定就非常有意思。
每四年減半什么意思呢?即每隔四年,單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后生成的比特幣獎勵減少一半。從技術角度來說,減半時間并不是嚴格的四年,而且指具體的區塊高度。
這個小小的設定,成了數字貨幣行業里最令人遐想的關鍵點。直到今天,整個數字貨幣業內人對比特幣最大的期待,就是期待這一天趕快到來,因為這一天的到來,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比特幣的幣價會飆升,甚至有可能帶來數字貨幣行業的牛市。比特幣的挖礦是價格決定成本,成本反作用于價格,如果比特幣獎勵數量減半,那么對應著礦工付出同等算力所獲得的收益減半,這就要求比特幣的價格上必須有所反應,才能對沖掉幣數量減少的影響。
BitMEX推出社交交易功能Guilds,目前處于Beta測試階段:7月13日消息,BitMEX宣布推出社交交易功能Guilds,目前處于Beta測試階段。該功能下,用戶可以與其他用戶組成公會,作為一個集體進行競爭性交易,并交流想法、見解和交易策略。公會建立后,其他用戶可以加入集成到交易用戶界面的私人聊天室中。[2023/7/13 10:53:14]
有很多人說比特幣帶來的是一種通縮經濟,也是跟這個設定有關。通縮一方面是指總量有限,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越挖越少,這與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貨幣超發越來越多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個問題,中本聰早期在論壇活動的時候有專門談到過,按他的說法,每四年一減半其實只是一種簡單的算法。在他心目中,比特幣就像現實生活當中的黃金一樣,應該是一種總量有限,越開采越少的東西,但是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算法來表達這個越開采越少的狀態,所以就簡單的采用了每四年減半的算法。
四年一減半這個看似簡單的設定成了比特幣乃至整個數字貨幣行業的活力之源,成了每四年一次的狂歡。那么我們回過頭來再想想,如果沒有這個設定,比特幣今天的發展會怎么樣?比如說,比特幣仍然是固定總量2100萬枚,但是卻不減半,而是整個生命周期里面平均的開采出來的話會怎么樣?
基于比特幣的NFT系列“Space Pepes”7日交易量超730萬美元,排名第一:5月25日消息,Cryptoslam數據顯示,基于比特幣的“Space Pepes”系列NFT 7日交易量超過730萬美元,目前排名第一。
每只Space Pepes的售價略低于100美元,數據顯示,大部分交易量發生在5月19日,此后逐漸下降。[2023/5/25 10:39:57]
我們先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先去看一看我個人認為的比特幣發展歷史上的幾個重要時刻:
第一個時刻,是外國某程序員用幾萬枚比特幣買一份披薩的這個時刻,后來人們還為它設立了披薩節,為什么這一天有意義呢?因為這是比特幣第1次擁有價格。
第二個時刻,是比特幣突破價格突破1美元的時候,在那之前比特幣只是在極客圈子里面流行,根本沒有進入大眾視野。但是比特幣價格突破1美元之后,人們突然發現這個東西好像跟美元一樣,是真正值錢的東西,一枚比特幣就可以換算成一美元,這是比特幣第1次在人們心目當中與美元有了同等的價格錨定。
第三個時刻,就是每一輪的牛市,尤其是最近2017年底的牛市。每一輪牛市,比特幣價格都會飆漲,這些飆升的價格刺激了人們的腎上腺刺激了,吸引全社會的注意力,為比特幣帶來源源不斷的關注。
Robinhood收到美SEC的加密貨幣業務調查傳票:金色財經報道,在加密貨幣交易所FTX于去年11月申請破產保護后不久,Robinhood Markets(HOOD)收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于其加密貨幣業務的調查傳票,該平臺在其最新的10-K文件中披露。
除其他事項外,傳票涉及Robinhood的“加密貨幣列表、加密貨幣保管和平臺運營”。Robinhood還收到了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關于其交易平臺、客戶資產保管、客戶披露和代幣上市的類似傳票請求。該公司表示正在配合加州的調查。
Robinhood在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如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或法院確定其支持的任何加密貨幣都是證券,Robinhood可能被迫停止交易這些加密貨幣。此類行為可能導致監管處罰、客戶責任以及司法或行政制裁。在提交申請后,Robinhood的股價在周一的盤后交易中下跌了0.5%。SEC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2023/2/28 12:33:20]
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所有比特幣發展歷史上的這些重要時刻都跟價格有關,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比特幣是同時兼具貨幣屬性和投資屬性的,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除了用途更廣生態更豐富之外,還要有更多的價格波動元素,而減半的設定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誘發價格波動的元素。
日本瑞穗、SBI以及Datachain聯合啟動跨鏈技術研究:12月5日消息,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Speee的子公司Datachain宣布,將與瑞穗金融集團旗下智庫子公司Mizuho Research和SBI的合資公司SBI R3 Japan就跨鏈技術展開技術合作。他們計劃從跨鏈技術研究入手,未來也計劃研究實際的應用案例。(Coinpost)[2022/12/5 21:23:19]
像比特幣這種固定總量且減半發放的模式,好處是很明顯的,它相當于對整個系統施加一個外力,利用規則打亂供需平衡,促使底層經濟模型發生變化,使得整個系統更加有活力,而比特幣也確實得益于這個系統。
但是不足的地方就在于,這種模型如果要想成立,很重要的一個點在于它的價格必須要長久的維持增長的趨勢,一旦面臨減半的時候價格沒有增長,那么整個經濟模型可能會遭到破壞,整個生態系統都可能遭受破壞。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很少有項目能夠像比特幣一樣維持價格的長期上漲,也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風險,使得只有比特幣敢于用這種模式,其它項目難以模仿。
當然,這種模式也有一些變形,比如那些沒有采用工作量證明的項目,他們也可以采用固定總量、減半發放的模式。這個時候通證價格的變化就與底層的挖礦成本收益分析無關了,反而有點類似于現實商業當中LV、香奈兒這些奢侈品的數量控制,有點類似于保時捷、法拉利的限量款的意義了,僅僅是稀缺的作用而已。
StarkWare創始人:一筆交易可以產生6000萬個NFT:金色財經報道,零知識(ZK)匯總技術公司StarkWare創始人Eli Ben-Sasson表示,其新的遞歸有效性證明理論上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匯總多達6000萬筆交易。此前他在一次演講中宣布開始生產 StarkWare的新遞歸有效性證明技術。
與標準Validium擴展相比,遞歸有效性證明可以進一步將交易吞吐量擴展至至少10倍,并指出他們已經在市場上擁有 600,000 枚NFT。我們至少可以達到600萬,而且這是在短期內。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Ben-Sasson還補充說,通過更多的工程和調整,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到6000萬,并補充說:我認為也很有可能將延遲再降低5到10倍。[2022/8/8 12:09:42]
三、固定總量,一次發行
目前大部分項目的通證都是采用的固定總量,并且一次發放的模型。
固定總量、一次發放的模式是最傳統的金融形式,比如說我們在傳統的股票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比如增發、銷毀、回購之類的,總量一般就是固定的。
固定總量、一次發放最大的優點是方便于理解,因為它跟傳統金融模式非常的相似,而且通過單幣的價格變化可以反映出價值的變化。
但是固定總量不好的地方在于:傳統的股票是金融資產,金融資產的價格就是會上下波動,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人們已經默認接受了這一點。但是在區塊鏈行業很多通證代表的是使用權,也就是說這些幣是拿來用的,對于一個經常需要使用的東西,如果價格上下波動幅度過大的話,對于使用者是非常不友好的。
但是,只要總量是固定的,那么通證的價格就一定會上下波動,這是必然的,而且長久來看波動幅度不會低,這樣的話就不利于業務的開展。
而且,很多區塊鏈項目是開源的,需要大量生態方共同參與建設,對于生態方需要有足夠的大激勵和足夠持久的激勵,就比如ETH這種挖礦類的項目,對于參與ETH挖礦的節點,在項目手續費沒有做起來之前,只能靠源源不斷的通證發放來維持激勵。
如果固定通證發行總量并且一次性發放完成,那么后續對生態方激勵的來源于哪里就成了一個問題,如何設計經濟模型,平衡各方的經濟利益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不固定總量的通脹模式
除了以上兩種固定總量的通證發行模式之外,還有一種不固定總量的通脹模式,比如說很多Staking的項目就是采用的這種模式。
不固定總量的通脹模式,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協調生態方的利益,可以持續的給生態方足夠大的激勵,項目持續多久,對生態方的激勵就可以持續多久。這樣可以形成與生態方的深度銜接,這種通脹模式的經濟模型與區塊鏈業務模式比較契合,這是優勢。
但是,這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目前大部分的Staking的項目都有增發機制,代幣的增發率一般是在3%~6%之間,一般不會低于3%,也不會高于6%。單看3%、6%在某一年里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這個增發按復利計算的,增發的數量其實是很恐怖的。
如果某個區塊鏈項目初始發行的1億枚Token,按6%的增發率,那么30年之后,通證的總數將變成5.7億枚,相較于初始發行,數量翻了將近6倍。這也就意味著,項目本身的價值必須得在30年當中提高6倍,才能抵消這個增發帶來的通脹影響,如果沒有跑贏這個數字,那么這個幣就是在不斷貶值的。
而在傳統商業當中,絕大部分的項目存續時間其實都在3年以內,好一點的項目可能3~5年,很少有能夠超過10年的,能夠存在30年的企業,基本上都成了極品,相信這個大數據的樣本放到區塊鏈當中,依然不會變化。
也就是說在不增發的模式下,很多公司都沒有辦法長時間創造價值,而在這種時間尺度拉長之后,尤其在大量增發的前提下,還能夠創造增量價值的更是少數,難度更是成倍的增加。更何況大部分項目的Staking都沒有約定結束時間,不是說限定期限30年之后就結束了,而且大部分區塊鏈公鏈項目都是以底層協議形式存在,都有一個特點:一旦啟動,就不會停機。
也就是說,有很多公鏈項目甚至有可能會持續100年以上,如果有一個項目真的能夠存續100年,你知道原來的1億變成了多少個嗎?變成了340億,而且持續的時間越久,復利的效果就越明顯,越往后增發的就越多。那么在這么高的通脹率之下,我很難想象有哪一個公司,即使是能夠活100年的像可口可樂這一類的極品公司,長期來看,也難以創造單幣的增量價值。如果連可口可樂這種極品公司,都沒辦法保持長時間創造單幣增量價值的話,那么基本上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公司可以做到。
如果一種模式,長久看來,單幣的價值總是在不斷的減少,而且時間越久減少的就越多,那么我們需要懷疑的是這種模式在初始設計上是否合理?
我接觸過幾個項目方,他們在初始設計通證模型的時候都有設置通脹,但是后來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都取消了通脹機制,都改成了固定總量一次發放,可能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所有的制度都是有利有弊,這種通脹模式只要控制好通脹率,也是有一定優勢的,這也很多項目愿意采用這種模式的原因。
五、結語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它的模式,比如說通縮模式,通過銷毀的方式來實現總量減少,但大多也只是銷毀到一定的固定總量就停止了,不再進一步銷毀了,并不是真正的通縮到零的無限通縮模式,可以理解為某種固定總量模式的變形,本質上仍然是固定總量模式。
可以總結如下:
1、固定總量,減半發行——優點:外力迫使底層經濟模型變化,產生價格波動,有活力;缺點:價格必須維持長期上升趨勢。
2、固定總量,一次發放——優點:與傳統金融模式相同,便于理解;缺點:經濟模型難以匹配區塊鏈的開源業務模式,難以維持對生態方的長久激勵。
3、通脹模式——優點:彈性最好,參數設置好的話,經濟模型與業務匹配度最高。缺點:通脹模型會稀釋持有者手中通證的價值。
4、通縮模式——目前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通縮模式,可以理解為固定總量模式的變形。
蔣純,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關注科技領域,涉及人工智能、物聯網、5G、機器人、AR、VR等細分賽道。投資過虎嗅網、相芯科技及區塊鏈媒體巴比特等.
1900/1/1 0:00:00關于EOS網絡中心化的問題再次引發討論。EOS的區塊生產者EOSNewYork昨天透露,至少有六個其他BP實際上是由一個實體所有的。EOSNewYork要求撤銷這些BP的出塊資格.
1900/1/1 0:00:00摘要:大盤縮量震蕩,比特幣略有回落,山寨幣略顯強勢。昨日BTC全網算力出現明顯下降,說明有礦機停機或礦工退出的跡象,若價格不能及時修復,則礦工面臨踩踏風險.
1900/1/1 0:00:00作者:蔣照生零壹智庫 來源:?01區塊鏈 本報告由零壹智庫和數字資產研究院聯合發布?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
1900/1/1 0:00:00作者:Adeline 文章來源:哈希派 據以太坊基金會消息,伊斯坦布爾硬分叉升級預計將于2019年12月7日前后發生,和前幾次的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等硬分叉升級一樣.
1900/1/1 0:00:00歐洲央行正在考慮在歐洲范圍內發行數字貨幣以建立高效的支付系統。彭博社周三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歐洲央行認為技術創新正在迅速改變零售支付的方式,包括現金使用量的減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