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希勒
本書開啟了一種新的經濟變化理論,該理論在驅動經濟的傳統因素中引入了一個重要的新元素:通過口述、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傳開的傳播性大眾故事。大眾思維往往會推動人們做出一些最終會對決策產生影響的決定,比如,在什么地點以什么方式投資、花費或儲蓄多少、是上大學還是找工作。敘事經濟學研究的是影響經濟行為的流行敘事的病式傳播,它可以提高我們預測經濟事件并未雨綢繆的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制定經濟制度和政策。
為了讓讀者直觀感受我們的研究方向,我們先來看一則近來風行一時的流行敘事。現在我們有數千種私人發行的加密貨幣,包括萊特幣(Litecoin)、瑞波幣(Ripple)、以太坊(Ethereum)和天秤幣(Libra)等。作為這些加密貨幣的先行者,比特幣已經激起了無數的熱議、激情和創業活動。從人們對它的投機熱情以及它的市場價格而非它的實際商業應用來看,比特幣可謂有史以來最引人關注的加密貨幣,而所有這些圍繞比特幣的敘事,都為探討敘事經濟學的基本流行病學特征提供了直觀的基礎。
經濟敘事指的是有可能改變人們經濟決策的傳播性故事,這些決策包括:是雇用一名工人還是等待形勢好轉,在商業上是大膽冒進還是謹小慎微,是從事商業創投還是投資于波動的投機性資產。經濟敘事通常并不是特別突出的敘事,要想識別它們,我們必須考量它們改變經濟行為的可能性。比特幣的故事就是一個成功的經濟敘事實例,因為它有很強的傳播力,并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帶來了重大經濟變化。它不僅推動了真正的創業熱情,也刺激了商業信心,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做到了這一點。
比特幣2013年以來的價格變化? ?來源:Bitcoin86
現場丨諾獎得主Bengt Holmstr?m:金融體系中存在嚴重的信息鴻溝 限制其服務能力:金色財經現場報道,9月24日上午,由上海市政府指導、支付寶和螞蟻集團主辦的全球高級別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在上海開幕。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漢堂學術委員會委員Bengt Holmstr?m現場分享指出,金融一直有巨大的價值。現代國家都需要強大的金融體系,否則不可能走向繁榮。不過,我們也需要理解金融體系的被動性。沒有具體的需求,就沒有真正的金融創新。除金融指標之外,公眾希望看到更廣泛意義上的指標,用于衡量投資。在美國和歐洲,這是通過ESG來實現的,E代表環境,S代表社會,G代表治理。和其他經濟領域一樣,金融體系中存在嚴重的信息鴻溝,限制了其為各種群體服務的能力。過去50年時間里,眾所周知的經濟理論已經指出,信息不對稱性造成了多次市場崩盤,而數字經濟將大幅降低隱匿性。[2020/9/24]
比特幣敘事講述的是充滿創意的國際化年輕人的故事,他們與乏善可陳的官員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一個關于財富、不平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故事,里面充滿了深奧難懂的專業用語。對大多數人來說,比特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它的首次發行就是一個意外,然后,隨著全球關注度的迅速提高,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們的認知。比特幣的總價值一度超過3000億美元。但是,除非人們認為比特幣具有價值——其支持者就欣然接受了這一點——否則它就是沒有價值的。那么比特幣的價值又是怎么在短短幾年間從0美元上漲到3000億美元的?[2021年1月初,比特幣一度報出41973美元的歷史新高,其價格在2020年已經上漲了300%——編者注]
比特幣最早出現的時間要追溯至2008年,當時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并署名中本聰的文章被發送到一個郵件通信組中。2009年,第一個加密貨幣根據這篇文章提出的理念橫空出世并被命名為比特幣。加密貨幣是計算機管理的公共賬本的賬目,可以充當貨幣,但前提是人們將這些賬目視為貨幣并將它們用于交易。支撐加密貨幣的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學理論,但是該理論并未說明是什么原因導致人們認為加密貨幣具有價值或深信其他人也認為它們具有價值。
聲音 | 諾獎得主薩金特: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兩種技術各有不同又相互互補:12月8日,在西南財經大學光華講壇上,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托馬斯·薩金特教授表示,在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等創新領域,目前中國都處于相對領先的位置。“從金融科技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是其中一個方面。”他指出,中國現正處在一個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前沿,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金融科技領域。“目前在區塊鏈這個領域,新的成果正不斷涌現,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兩種技術各有不同,又相互互補。隨著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既可以高效分享,還可以有效保護隱私。”(中國經濟網)[2019/12/9]
批評者經常指稱比特幣的估值只是投機泡沫而已。傳奇投資人沃倫·巴菲特說過:“這就是一種賭博工具。”批評人士發現比特幣的故事很像17世紀30年代發生在荷蘭的著名的郁金香熱,當時投機者將郁金香球莖的價格炒到了一個球莖價值一幢房子的高度。也就是說,比特幣現在之所以有價值,完全是因為公眾的狂熱。人們必須對比特幣現象感到足夠的狂熱并紛紛尋找不同尋常的交易平臺購買比特幣,它才能夠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
對比特幣的支持者來說,將比特幣貼上投機泡沫的標簽是一種終極侮辱。比特幣支持者經常指出的一點是,公眾對比特幣的支持與公眾對其他很多事物的支持并無本質上的差異。舉例來說,幾千年來,黃金在公眾心目中一直具有極高的價值,但如果人們一開始使用其他物品充當貨幣,那公眾也可能會認定黃金沒有什么價值。人們之所以看重黃金,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他人都很看重黃金。此外,彼得·蓋伯爾(Peter Garber)在他的著作《天下第一泡沫》(2000)中指出,泡沫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17世紀的郁金香熱消退之后很久,稀有而美麗的郁金香仍被賦予極高的價值,只不過不再那么極端而已。從某種程度上說,郁金香熱直到今天仍在繼續,只不過熱度在逐漸降低。比特幣可能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不過,比特幣的價值極不穩定。《華爾街日報》的一則頭條新聞顯示,比特幣的美元價格一度在40小時內上漲了40%。這種波動性證明了經濟敘事的傳播力,這種傳播力可能導致價格出現反復無常的波動。
聲音 | 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中國央行的區塊鏈技術已經做得很好: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12月5日,在“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上,經濟學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表示,講到區塊鏈,人們覺得這是很驚天動地的想法。但如果開一家大公司,其實也需要在公司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分享。我們用計算機的時候,其實電腦程序內部也做了計算機本身的分享和驗證。如果你深挖下去,區塊鏈的想法沒有一開始說的那么驚天動地,其實不同的公司或者國家本身也有這樣分享的機制。現在我們面臨的一個情形,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交易更簡便,可是有很多的國家不愿意做,這是他們自己掌控的一個權力。事實上,有很多金融管理機構對這個技術感興趣,我覺得中國央行的技術已經做得很好,他們對區塊鏈也比我更加了解。他還指出,數字貨幣是和信用體系息息相關的,比如存款或者買保險,還是會有自己的一些存款信息和其他的信用信息。美國的銀行,還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在做這個事情,政府機構也在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有相關的管理系統、管理流程體系和這個技術匹配。[2019/12/6]
在此我不打算解釋比特幣的具體技術,只想指出它是數十年研究的結果。在從事比特幣交易的人中,很少有人了解這項技術。我在遇到比特幣愛好者時,經常會請他們解釋一下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如默克爾樹(MerkleTredd)或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或者請他們將比特幣描述成吞吐量有限的堵車排隊游戲的均衡狀態。通常情況下,他們的回答就是茫然地看著我。所以,至少可以說,理論并不是敘事的核心,人們只需要知道這個想法是一些聰明絕頂的數學家或計算機專家提出的即可。
敘事經濟學經常會揭示一些令人意外的關聯。沿著歷史的長河,比特幣背后的這些情緒可以回溯到19世紀無政府主義的興起。
來源:Bank of America、Bloomberg、CNBC
聲音 | 諾獎得主:數字貨幣使用率將增加,但區塊鏈等系統或不會被廣泛采用:金色財經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Robert Engle表示,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全球市場一直處于低風險區域,雖然數字貨幣的使用率將增加,但區塊鏈等系統不會被廣泛采用。當被問及加密貨幣等新型貨幣時,Engle指出,雖然數字支付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快步伐,但他不相信區塊鏈和其他不受政府監管的貨幣會成為主流。他還表示,來自社交媒體和氣候變化的信息確實會推動市場。[2019/11/27]
Google Ngrams對無政府主義者或無政府主義的搜索結果顯示,反對一切政府的無政府主義運動始于1880年左右并緩慢發展。但這個術語本身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即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和其他人的著作。蒲魯東在1840年對無政府主義描述如下:
被統治,就是被那些既無權利也無智慧又無美德的人看守、審查、監視、指令、訓誡、編號、管束、征召、灌輸、說教、控制、檢查、評估、作價、斥責和命令。
蒲魯東的話顯然會迎合那些對政府感到灰心或者將自己缺少個人成就感歸咎于政府的人。無政府主義過了大約40年的時間才達到傳播規模,但它已經顯示出強大的持久力,甚至持續至今。Bitcoin.org網站刊載了無政府主義者斯特林·盧漢(Sterlin Lujan)2016年的一段文字:
比特幣是和平無政府狀態與自由的催化劑。它的出現是對腐敗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回擊。它的設立不僅僅是為了改善金融科技。但有些人往這個真相里摻了假。事實上,比特幣的目的是充當一種貨幣武器,充當一種有望削弱權力當局的加密貨幣。
大多數比特幣愛好者可能都不會用如此極端的術語描述他們的熱情,但這段文字似乎抓住了比特幣敘事的核心要素。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區塊鏈是加密貨幣的會計系統,從設計上說,這些系統是由大批匿名個體以民主方式維護的,據說不受任何政府的監管)似乎能夠引起某些人的強烈情感共鳴,點燃他們對自身社會地位和角色的深層感受。
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看好人工智能區塊鏈前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發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將如何為政府和企業創造新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他一再強調看好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前景。他表示,區塊鏈對于金融體系來講是很可靠的技術,不是隨機形成,是根據以往每次形成的電子簽名而形成起來非常穩定的系統,對整個金融系統來說是很好的技術支持,對于投資客戶來說也是激動人心的技術。“中國目前是人才匯聚,尤其是統計學和計算機上更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人工智能將能在不同的公司和機構得到落腳和整合。”薩金特表示。[2018/1/9]
比特幣的故事能夠格外讓人產生共鳴,因為它構成了早先反對無政府主義敘事的反向敘事——這類反對無政府主義的敘事將無政府主義者描繪成投擲炸彈的瘋子,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只會帶來混亂和暴力。比特幣是一種具有傳播力的反向敘事,因為它展現了一個自由的無政府主義社會最終能夠創造出來的驚人發明。
“黑客倫理”(hacker ethic)這一術語是無政府主義在現代社會的又一化身。在萬維網廣為應用之前,社會學家安德魯·羅斯(Andrew Ross)在1991年寫道:
20世紀5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多用戶系統的學生首次提出了“黑客倫理”。從它的知情權原則及其對技術去中心化的倡導來看,這一倫理是一種自由主義和加密無政府主義。
派卡·海曼(Pekka Himanen)在2001年的《黑客倫理與信息時代精神》一書中描寫了“狂熱程序員”的倫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在擺脫了政府、傳統利潤或律師的新框架下與新技術共事的意愿和能力令我們很多人大感意外。譬如,維基百科鼓勵大批匿名人士通過合作打造令人嘆為觀止的信息庫。免費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但是,在眾多病式傳播的經濟敘事中,比特幣顯得格外突出。這是一則為了傳播而精心設計的敘事,有效地捕捉到了無政府主義精神;當然,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則敘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泡沫故事,也是神秘故事。比特幣使非專業人士和市井小民也得以參與敘事,讓他們感覺置身其中,甚至讓他們圍繞比特幣建立起身份認同感。還有一點也同樣富有感染力,那就是這一敘事也生成了很多發家致富的故事。
對于世界各地的國際化階層、渴望加入該階層的人以及那些認同先進技術的人來說,比特幣敘事起到了激勵作用。和很多經濟敘事一樣,比特幣也有自己的名人主角中本聰,他構成了比特幣的核心人文故事。而另一則神秘故事又進一步增添了比特幣敘事的浪漫色彩,那就是從來沒有人可以作證說他見過中本聰本人。一位比特幣早期開發人員表示,中本聰只通過電子郵件與人聯系,他們兩人從未謀面。8Bitcoin.org在其網站上只是說:“中本聰在2010年底退出本項目,他沒有透露太多自己的信息。”
人們喜歡神秘故事,喜歡揭開神秘的面紗,大量豐富多彩的神秘文學也因此問世。比特幣的神秘故事被人一再提起,尤其是每當偵探們發現某個人可能是中本聰的時候,就會掀起一陣浪潮。如果沒有對神秘謎團的反復宣傳,比特幣敘事的傳播率不會如此之高。
除了利用無政府主義情緒和中本聰的神秘色彩之外,比特幣的故事也是一個尋求經濟賦權的故事。在21世紀,由于發達國家的經濟不平等迅速加劇,很多人感到絕望無助,他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經濟狀況。比特幣大概在2011年“占領華爾街”/“我們是那99%”的抗議活動前后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飛漲。社會活動家組織Adbusters希望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能像病一樣傳播,于是在美國發起了這些抗議活動。其他很多國家也發生了“占領”抗議活動。比特幣敘事是一則個人賦權敘事,這并非巧合,因為根據它的敘事,比特幣是匿名的,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管理和影響。
計算機正越來越多地控制著人類生活的說法,是推動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高傳播率的又一個敘事構成。在21世紀,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和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等自動助手可以為我們所用,它們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并用模擬人聲對各種問題給出頭頭是道的智能回應。此外,無人駕駛的汽車、卡車、火車和船只似乎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現實,而這將導致卡車司機和其他以駕駛或導航為生的人大規模失業。勞動節約型機器的相關敘事自工業革命以來就令人倍感恐懼,而“技術正在掌控我們的生活”的敘事可謂是它的最新體現。
這一盧德派敘事提出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擔憂,那就是機器將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這種擔憂并不是說你某一天去上班,結果被告知公司正在購買一臺新電腦來完成你的工作。相反,這樣的改變是漸進的,但又是不可避免且意義重大的。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隨著計算機自動化執行的任務越來越多,你可能會發現雇主好像對你的存在越來越漠不關心,他們不再給你加薪,不再鼓勵你留在公司,也不會再雇用其他像你這樣的人,最終甚至不再記得你。對未來的恐懼更多的是擔心自己不再被人需要的存在主義恐懼。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沒有什么選擇。我們可以訓練計算機執行新任務,其速度會比人類快出多個數量級。呼吁政府增加教育支出以抵消計算機造成的崗位流失,這樣的要求似乎是合理的,但我們很難想象人類最后能夠獲勝。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學生都想知道他們接受的教育能否讓自己走上成功之路,這種焦慮間接助長了比特幣等技術驅動型加密貨幣的傳播力,因為至少從表面上看,這些加密貨幣似乎讓人們看到了一些掌控計算機的希望。
2021年2月5日,加密貨幣Ether創出歷史新高,曾達1743美元
數字簽名算法是比特幣的基礎所在,它界定了比特幣的個人所有者,也讓盜賊難以竊取比特幣。這一算法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受到了一些關注,但其覆蓋范圍完全無法與比特幣相比。ProQuest在其整個數據庫里只找到了一篇提到“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這幾個詞的文章。提到“數字簽名算法”的只有五篇文章。RSA算法(RSA算法是由Ron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一種非對稱加密算法。RSA是由三人姓氏開頭字母組合而成的)可能算得上是啟動比特幣革命的原始加密算法,它可以追溯至1977年。ProQuest列出了26篇提到RSA算法的文章。但這個數字完全無法與提到比特幣一詞的15 000多篇文章相比。
造成這一差距的必然是比特幣這一更大規模敘事的傳播力。“數字簽名算法”這個術語聽起來就像是學生時代為了應付考試而費心背誦的東西:帶有專業性、令人痛苦、枯燥乏味。而比特幣的故事則遠比它精彩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講述的是比特幣投資者僅僅因為了解了最前沿的新事物就發家致富的故事。比特幣是面向“未來”的。這樣的漂亮話很容易被人記住,是可以在社交聚會上熱烈探討的話題。簡而言之,比特幣是一個美妙絕倫的故事。
很多時候,人們購買比特幣是因為他們希望參與令人興奮的新鮮事物,他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經驗教訓。這種動機之所以格外強烈,還在于它的深層故事,即計算機有望取代人類多種工作崗位的說法。但計算機無法取代所有的工作崗位,得有人控制這些計算機才行,于是現如今又有了一種說法,即掌握新技術的人將成為贏家。
很少人有十成把握認為自己將站在這條曲線的贏家那一端。如今,即使攻讀計算機科學學位似乎也不能保證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我們照樣有可能干著低級別程序員的無趣工作,甚至有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人們普遍想要投身科技產業的金融領域,因為有很多故事都表明金融家控制著一切,而比特幣正處在這一領域。
比特幣的狂熱追捧者可能會認為,嘗試參與比特幣會讓他們與那些將要成為新世界贏家的人建立起聯系,并讓他們深入了解如何保持(或獲得)控制權。只要購買一些比特幣,就可以輕松快速地啟動一個人與這種新現實的鏈接。最重要的是,人們在購買比特幣時用不著做到對它了如指掌。現在,便利店的自動售貨機都出售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這種“參與未來”的敘事使比特幣具備了價值,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的日常消息也在對之推波助瀾。這一敘事使比特幣價格相對于國家貨幣出現波動,而這些波動既借勢于傳播性敘事,又會生成傳播性敘事。
我們正身處人類歷史上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很多全球成功人士都將自己視為更廣泛的國際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時候,相對于我們的雄心壯志而言,我們的民族國家似乎越來越無關緊要。比特幣沒有國籍,因此兼具了民主化和國際化這兩方面的吸引力。它的泛國家敘事中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觀點,那就是,任何政府都無法控制它或阻止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老式紙幣上通常都印有一國歷史名人,它代表了一種過時的國家主義,一種適合輸家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紙幣就像小號的國旗,它是一個人國籍的象征;比特幣錢包則讓擁有者成為世界公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使他在心理上擺脫了傳統的依附感。
那么,我們如何總結比特幣大受歡迎的原因呢?歸根究底,人們之所以對比特幣感興趣,恰恰是因為其他很多人都對它感興趣。他們對比特幣的新故事感興趣,是因為他們相信其他人也會對這些故事感興趣。
一些探究人類心理、歷史和反饋數學模型的學術人士發現了敘事的一些基本原理,只要我們想想這些原理,就會發現比特幣的成功也沒有那么多出人意料之處。我們將在下一章介紹這些偉大的學者以及他們所做的貢獻。這些學者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受過訓練的或專業的經濟學家。*
Tags:比特幣區塊鏈加密貨幣人工智能比特幣以太幣最新消息區塊鏈MOVEZ幣加密貨幣市場行情走勢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學什么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或加入數字人民幣試點銀行行列。目前兩家機構正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1900/1/1 0:00:00在外圍利空消息面的刺激下,短短兩天不到的時間BTC價格出現大幅跳水,從58000美金上方一路跌至目前最低45000美金在回升,52萬人爆倉,爆倉量超過312,市場一片慘烈.
1900/1/1 0:00:002月6日,比特幣再次突破40000美元。都說2020年是加密貨幣的分水嶺,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WallStreetBets散戶“逼空”等不確定性因素一直都困擾著傳統金融市場.
1900/1/1 0:00:00美國主要投資銀行摩根大通的聯席總裁Daniel Pinto認為,摩根大通最終將不得不進入比特幣(BTC)領域.
1900/1/1 0:00:00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已經澄清了其與比特幣相關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立場。?根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2月12日的報告,該委員會此.
1900/1/1 0:00:00受疫情影響,很多藝術畫廊門可羅雀,鮮有人光顧,一些畫廊為了自救,成功向數字化轉型,如 Gagosian,憑借 Artist Spotlight 在線觀展室系列完成了一筆數萬美元的交易.
1900/1/1 0:00:00